春秋末年的晉國,卿大夫家族的勢力己經凌駕於公室之上,其中以智氏最爲強大。

智襄子仗着智氏強大,向韓康子提出割地的要求,韓康子不肯,但家臣段規說:“智襄子不僅生性貪婪,而且剛愎自用,如果不給他土地,他一定會攻打我們。不如答應他的要求,讓他覺得獲得土地很容易,再加上他爲人驕奢貪婪,必定轉而又向其他人勒索土地。如果其他人不給,他一定會起兵討伐,這樣一來,我們不僅能免禍,到時候還能從中取利。”

韓康子採納了這個建議,派使臣去見智襄子,忍痛將一塊有一萬戶人家的土地割讓給他。

貪心的智襄子果然不滿足,以爲仗着勢力強大就可以爲所欲爲,竟向魏桓子提出割地要求。魏桓子不願平白無故把土地送人,召集家臣商議對策。

任章問:“爲什麼主公不願給地呢?”

魏桓子回答:“無故索取,毫無道理,當然不能給他。”

任章說:“就是因爲無故索取,毫無道理,所以更要給他!智襄子毫無道理地強行勒索他人的領地,一定會引起其他大夫的恐懼,我們答應給他,他一定會驕傲。他會因驕傲而輕視敵人,而我們會因爲恐懼而相互團結,共同對付驕傲的智襄子,智家的命運就不會長久了。主公不如先答應智襄子的要求,以培養他的驕橫,然後,我們再拜交仇視智襄子的盟友,共同對付智襄子。”

魏桓子覺得有道理,便也把一塊有一萬戶人家的土地割讓給了智襄子。

得到了韓、魏的割地,智襄子更是不可一世,轉而又向趙襄子索要蔡和皋狼兩處土地。趙襄子可不是好欺負的,斷然拒絕了智襄子的要求。

智襄子大怒,興兵攻打趙氏,並命韓、魏兩家一同起兵助陣。三家聯軍圍趙於晉陽,聯軍久攻不克,遂引河水灌城。眼看晉陽就要被河水淹沒,攻破晉陽指日可待,智襄子大爲振奮。但是,韓康子和魏桓子不僅不高興,反而眉頭深鎖、憂心忡忡。

這時,趙襄子派家臣張孟談偷偷出城,向韓、魏兩家首領說:“我聽說脣亡則齒寒,今日這河水可以淹沒趙氏,難道明天就不能淹沒韓、魏二氏嗎?趙、韓、魏三家受智氏欺凌,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智襄子屢次向我們勒索土地,他的野心難道還不明白嗎?如果今天趙氏滅亡,明天恐怕就要輪到你們兩家了。”

由於三家的命運休慼與共、利害一致,便當下結盟,約定好共同起事的時間,共滅智襄子。一天夜裏,趙襄子派人殺死智軍守堤軍吏,然後,掘開堤口反引河水,倒灌智軍大營,韓、魏兩家則趁機從側翼攻擊,大敗智襄子的軍隊。獲勝的韓、趙、魏三家殺了智襄子,消滅了智氏一族。

後來,趙、韓、魏三家瓜分了晉國,周天子封其爲諸侯,史稱“三家分晉”。史家習慣以這一年作爲春秋時代的結束,緊接着開啓了戰國的新紀元。

資料來源:《資治通鑑·週記·三家分晉》

趙襄子派出使者向韓、魏兩家大夫陳述利害關係,是因爲他知道,這兩家長期被智襄子欺辱,不僅仇恨智襄子,還擔心智襄子滅掉趙之後,再來消滅自己。趙襄子選擇了用他們的“利益”來打動他們,因爲他清楚人性“趨利避害”。

在企業管理中,“趨利避害”是員工的行動指南。管理者必須要看得到員工的需求和利益,利用員工“趨利避害”的人性特徵進行管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