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子的學說及其選擇的隱居生活方式對後人產生的影響可以說是巨大的,除了歷代道教一派的大力推崇外,我們從歷來的文人隱逸名士行蹤看到,其人生行爲方式也無不都刻印着老莊哲學的深深痕跡。此後,道教經典又不斷編造有關老子降世顯靈的神話故事,如宋朝時道教觀復太師謝守灝在《太上混元聖紀》上說:。

李氏從李利貞得姓之後,起初一段時間,還沒有多大影響。國人知道此姓的也不多。而到老子出世之後,默默無聞的李姓,才隨着老子的名聲,漸漸地顯赫起來。

民間相傳,老子李耳的出生,充滿神話色彩。其母親是在溪溝洗衣時,見到一個對肚兒長在一起的李子,喫下後才懷了孕。爾後過了81年,才又破肋而生。老子生下來,竟須眉皆白,像個老頭模樣。其母喫的李子又像兩隻耳朵合成,所以人們稱其爲老子,又名李耳。

實際上,按照《大唐國譜》所載,李利貞生昌祖爲陳大夫家於楚苦縣,此後至第9代傳李乾。李乾字其野,仕周爲大夫,生子名李耳,號伯陽,又稱老子、老聃。

另按現代專家學者的考證,老子出生的時間是周宣王44年,即公元前570年。老子故里鹿邑,每年舉辦紀念老子誕生的活動,也都是按照這一時間來推算。

老子出生後,其一生的經歷也肯定充滿傳奇,但因正史的記載並不完善,所以,有許多的真相我們並不瞭解,倒是各樣的傳說和僞造經歷很多,如《老子八十一胡經》等,質疑、爭議就很多。而不爭的事實是,老子當過周朝時的柱下史官,晚年出走函谷關,並應尹喜的要求,寫下了5000字的《道德經》一書,這本書一出世,就影響巨大。老子在書中所闡述的“道”和“德”,充滿了人生的處世哲理,其偉大的辯證法之思想和絕妙高超之智慧學說,無不爲世人所推崇。

老子寫完這本書就隱遁而去,其後來的隱居更是個謎。《史記》中記載,“老子修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爲務。”老子還曾向求教於他的孔子說過這樣的話:“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其意思是“君子處在能施展抱負的時代纔可擔當重任,處在不能施展抱負的時代就遮蓋面目混跡社會之中。”老子這樣說其實也是這樣做的。當週王朝已經衰敗,他便離開隱居了。而且使人再也莫知其終。假如老子在函谷關未遇到關令尹,並勉強應邀爲他著書5000言,後人也許就不會看到《道德經》這本大作了。老子因爲名氣巨大,其學說後來就被道教一派所推崇,老子也即被抬升到至高無上的神的地位。比如我們旅遊到道家所在的某處名山勝地,迎面碰到頭戴冠巾、身穿道袍、腳登雲屣的某個道士,你去問他道教的原始祖宗是誰,他必定會告訴你道教的原始祖宗就是太上老君,也就是老子。

那麼,道教到底是什麼時候與老子攀上緣分的?如果溯其根源,最早的可算東漢時張道陵創立的五斗米道時的教義,該教已明確規定弟子誦老子五千言,尊老子爲道教教祖。此後,道教經典又不斷編造有關老子降世顯靈的神話故事,如宋朝時道教觀復太師謝守灝在《太上混元聖紀》上說:

太上老君者,大道之主宰,萬教之宗元,生乎太無之先,起乎無極之源,經歷天地,不可稱載,終乎無終,窮乎無窮者也。其隨方設教,歷劫爲師,隱顯有無,罔得而測;然垂世立教應現之跡,昭昭然若日月……

按照謝守灝在紀傳中的說話是:周成王時老君爲柱下史,號經成子,授道周公,乃遊西極大秦竺乾等國,號古先生。周昭王二十三年老君西過函谷關,度關令君喜,授以道德五千言。前漢文帝時,老君降於陝河之濱,號河上公,亦日河上丈人。漢成帝河平二年,老君降於琅琊曲陽,授于吉《太平經》。後漢明帝元和二年,老君授于吉真人一百八十戒。漢順帝漢安元年,老君降於蜀之鶴鳴山,授天師張道陵《正一盟威》祕篆;再降,賜《太清中經》九百三十卷,符文七十卷。建康元年又授天師三洞衆經及超度九祖齋直之洪。北魏明皇帝神瑞二年,老君降於嵩山,授道士寇謙之《雲中音誦新科之戒》;泰常二年又降賜符篆七十卷。太武帝太平元年,老君降於嵩山,命寇謙之授帝以太平真君之號。唐高祖武德二年,老君降於羊角山,語吉善行,令奏聞雲:“我帝祖也。”唐高宗龍朔二年,帝祠老君。乾封元年上尊號玄元皇帝。唐玄宗天寶二年上老君尊號大聖祖玄元皇帝,七年上老君尊號聖祖大道玄元皇帝。十三年加上老君尊號:大聖祖高上大道金闕玄天元皇帝。宋真宗皇帝大中祥符七年,上老君尊號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等等。

《混元聖經》截於宋朝爲止。實際上,歷史的真實是,由於歷朝許多皇帝對道教推崇備至,老子就一直享受着至高無上的神化供奉地位。特別是唐皇朝時,唐皇帝將老子列爲祖廟尊爲聖祖給予敬奉,老子廟前的香火就燃得最爲旺盛。而清朝之後,由於朝庭偏重佛教,道教地位慢慢衰落下來,太上老君的廟門前纔不那麼喫香了。只有民間的傳道仍然盛行。如今,道教作爲一種宗教,仍有它長期存在的合法地位。不過歷史上的真實老子也不是神,這應當是讀書人要弄明白的一個起碼常識。 老子隱居之後,究竟去向何處,後人已無法得知。據《史記》中的說話:“蓋老子百有六十餘歲,或享二百餘歲,以其修道而養壽也。”老子活了那麼長的歲數,到底是不是真實的?後來人似乎誰也無法作出準確的結論。

但是,老子的壽命活得長,這是有極大的可能的。其理由在於,老子隱居之後,必然就少了許多外界的煩惱,同時,他一心只修道養生,這對身體健康必定有利。至於他修道延壽的祕訣,雖然我們無法測知,但他留下的《道德經》,已將其大略的要旨闡述清楚。老子主張清靜無爲,一切順其自然,我們可想象,他這樣的人適應環境的能力就必然很強。因爲與世無爭,就不會使自己陷入到險惡的社會矛盾中去,一般而言,也不會出現生命上的危機,只要能自食其力,生活也不會有什麼問題。如果再加上修道時的氣功之類的鍛鍊,使身體始終保持健康狀態,那麼,減慢衰老而增其長壽就並不奇怪了。

老子的學說及其選擇的隱居生活方式對後人產生的影響可以說是巨大的,除了歷代道教一派的大力推崇外,我們從歷來的文人隱逸名士行蹤看到,其人生行爲方式也無不都刻印着老莊哲學的深深痕跡。

至於《老子》一書的傳播影響,兩千多年來似乎一直都在長盛不衰。從秦漢以來,僅各種研究註釋《老子》的書籍,即有上千種不同的版本。國人學老子之熱,於今似乎仍有重大意義。鑑於時代已大變化,人們在享受現代科技帶來的種種好處的同時,也深受到科技發達環境變差所帶來的種種困擾,於是許多人又在嚮往返樸歸真。如果人類都懂得老子之學說,真的崇尚無爲、自然、清靜、隱逸、超脫的行爲方式,這個世界也可能就自由、自在、安靜、和睦得多!

總而言之,老子出了大名,因其名字叫李耳,李氏後裔公認其爲顯姓始祖,這算是名至實歸吧!而老子最後的歸宿,相傳是“死在扶風,葬於槐裏。”扶風在陝西,槐裏在甘肅臨洮,這也是真實的事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