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生活世界與文本世界二元對峙及其轉型理論,是爲了建構我心目中的歷史書寫理論。公衆史學的主要活動方式是“歷史書寫”,而不是當下學界盛行的“歷史研究”。公衆史學的出現,讓我們關注到了歷史書寫的重要性。

2.1歷史書寫:由生活世界而文本世界

什麼是歷史書寫?我們先來看一下這個詞,“歷史書寫”近於“歷史敘述”,原來指是用文字對“過去”所作的“書寫”。今日可以進一步擴大其內涵,凡用聲音、圖像建構的文本也可稱爲“歷史書寫”。歷史書寫本質上是一個將生活世界的真實歷史轉化成文本世界的描述歷史的過程。這裏我們提出了兩個概念,叫做生活世界與文本世界。什麼是生活世界?什麼是文本世界?

這兩個概念本來是兩個獨立流行的概念。

生活世界是當代西方哲學的一個基本概念,最早是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提出的。胡塞爾所說的生活世界有兩種含義:一是作爲經驗實在的客觀生活世界,一是作爲純粹先驗現象的主觀生活世界。生活世界是生動鮮活的人文世界,是前邏輯前科學的,它與每個人息息相關,是最切近於人的本真狀態的人所生存於其中這樣的世界。

文本世界概念發端於20世紀後半葉興起的認知科學及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認知語言學概念。什麼是文本世界?凡是用文本建構起來的認知世界,都可以稱爲文本世界。相對說來,文本世界的理解容易些,而生活世界則複雜些。不同學科背景的人對它的理解是不同的,可作哲學上的抽象理解,也可作其他學科上的形象理解。我這裏借用生活世界、文本世界,概含義與目標是與其他人有所不同。哲學家、社會學使用生活世界那是爲了思考哲學問題或生活問題,語言學家使用文本世界是爲了解讀文學作品,我使用生活世界、文本世界這個概念是爲了建構我所理解的歷史書寫理論。

由於目標不同,所以含義及體系建構方式也不一樣的。一則含義不同,生活世界是人類在地球上每天看得見摸得着聽得見並能感受到的真實的活動圈,它可以大也可以小,有大的生活世界,有小的生活世界。我所理解的文本世界,是通過文本(文字、錄音、圖像、錄像)呈現的人類生活世界。文本這個詞最早的意思是編織成塊的東西,我們早期使用的文本一般指文字作品,我們最近使用的文本是廣義的文本,包括文字錄音圖像/錄像作品,簡單地說生活世界是一個真實的人類活動世界,文本世界是通過文本來呈現的生活世界。

第二,體系建構方式不同。我將生活世界和文本世界兩個概念聯繫起來思考,是爲了建構成一對相互聯繫的概念。我的直接的理論依據是歷史的二重含義性。我們以前經常講歷史有二重含義,一個是實在的歷史,一個是描述的歷史。那麼,我使用生活世界和文本世界這對概念,可以解決歷史的含義它同時包含歷史的雙重性問題。我們可以這麼說,生活世界對應“本體論上的歷史”,而文本世界對應“認識論意義上的歷史”。我們可以看出,生活世界是一個真實的活動世界,屬本體層;文本世界是一個通過符號系統來呈現的人類活動世界,它是再現層面。生活世界與文本世界是兩個空間非常大的概念,可以用來描述一切寫作。廣義的歷史什麼都包涵,所以我覺得可以使用這對概念。

生活世界與文本世界,前後對稱,直觀簡潔,整體把握。20世紀以來部分哲學們提出了另一個主張,主張哲學須迴歸生活世界。既然哲學都強調回歸生活世界,歷史學當然更應迴歸生活世界。

2.2 文本之外無歷史

我們爲什麼要強調做歷史的書寫,我們與普通人談起做歷史書寫的時候,他們的第一反應經常是,你記住以前的東西幹嘛。我想爲什麼進行歷史書寫,這是由生活世界的不足,文本世界的長項這兩者決定的。也就是說,生活世界的不足,可以用文本世界的長項來彌補。我們可以看見,人類的生活世界是人類實在的活動世界,它具有客觀性、可知性特點,但是同時具有一度性、暫存性、易逝性。人類想過說過做過以後,言與行就消失了,甚至我們可以看到最後,作爲個體的人類本身也是短暫的,我們每個人最多活百年,最後沒法逃避消亡命運。這樣的話,人類的活動,個體的人類消失後,成爲看不見、摸不着、人間蒸發的東西。那麼,怎麼樣彌補在生活世界的不足?怎麼樣纔可以長久地保留下來?我們人類一直在思考這個大的問題。最後我們人類想到,可以通過文字來彌補生活世界的不足,把我們人類的生活世界轉化成文本世界,這樣的話就可以彌補它的不足。爲什麼說文本能彌補我們人類世界的不足?它有哪一些比較特殊的優點?

我們看上去:第一個,文本它是有限的自足的。它既有頭有尾,又是可以將複雜的內在的,進行復雜的內在的邏輯建構。第二,文本它是一套可視的符號體系。它可以供人類閱讀可以聽。第三,文本它有證據性。它的表達方式是透明,白紙黑字賴不掉。最重要的一點,文本是可以超時空流傳的,可以獨立存在於人類的記憶之中,可以不斷地傳承下來,從而延長人類的記憶。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歷史書寫一旦完成,文本就成了歷史本體的符號化表達形態。從人類認知的領域來看,所謂歷史就是文本記憶,文本是生活世界存在的直接證據。有了文本以後,人類的歷史記憶得及時記錄下來,有比較精確的時空觀念,有精確的發展過程,甚至原因和結果的分析。由於它是超時空流傳的,所以也就成爲強勢的歷史書寫方式。

那麼,我們世俗社會的人,要想永垂不朽的話,唯一手段就是留下歷史記錄,否則一切物化而已。可以這麼講,留下歷史記錄就是與變化歷史抗衡。人是世界上唯一能夠認識到不朽,並且追求不朽的高級生物。可以這麼講,文本之外無歷史,歷史的世界是一個文本的世界,這二句話非常重要。

生活世界與文本世界二者,它二分的同時又互補的。這個理論能讓人深刻認識到歷史記錄的重要性,每一個人的每一段活動過程都是歷史,每一段歷史都應有人來加以記錄。從歷史的與實際的產生程序來說,先有歷史書寫,後有歷史研究。歷史書寫是最基本的層面。這樣的話,歷史書寫與歷史研究一樣,它都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的,它需要不斷的訓練。歷史書寫的門檻比較低,所以能夠從事。從這裏也可以看到,能夠從事歷史研究的人畢竟是少數,只有歷史書寫纔有可能是大衆的。

2.3歷史書寫的方式

人的歷史存在必須由生活世界轉化成文本世界。那麼這個過程是怎麼樣的,我想它直接的管道是進入到人類的大腦記憶,間接的方式是錄音和錄像,當然這是近代以後纔有的。

我們人類這個大腦,我覺得非常有趣,它同時配備了相應的記錄器官(大腦)和拍攝的器官(眼睛)。人類的大腦有全息錄像功能,可以同時記錄圖像、聲音、符號。可以這麼講,在幾種記錄方式中,大腦記憶它是最直接成本最低的一種記錄手段。大腦它同時具有信息、記憶、儲存、回放、分析功能。記憶經過分析與理解就可以轉化成思想。不過,大腦記憶有它的不足。第一,遺忘性。隨着時間的流逝,記憶會逐漸模糊甚至會遺忘。第二,它的崩盤性。人腦如電腦一旦受到外來的劇烈衝擊,或離開人世,就會引發大腦崩盤,這樣大腦記憶就會永遠消失。第三大腦具有封閉性。只有本人知道,大腦記憶它可講是一種個體的記憶私人的記憶,那意味着只有本人可用,具有獨享性。四是流動性。大腦是活的,如同一臺機器,它會加工,它會聯想,從而使人類的思考表述越來越複雜,所以我們記憶,一件事早期的記憶與後來的記憶它是不一樣的。

有了記憶以後,我們人類就會思考,有了思考以後,我們就會有一種表達的慾望,表達吶可以這麼講是羣居動物,尤其是我們高級動物人類的一大本能,要將大腦存儲的信息和形成的思想表達出來,但是表達出來的它必須藉助一套外在的工具。爲了交流思想情感,我們人類首先想到的是用肢體語言,接下去我們發明了語言,再後來又發明了文字,到了近代我們又發明了錄音、照相、錄像。這樣的話可以看到,大腦記憶的外化方式可以有四種類型,靠身體呈現的肢語,用語言表達的口述,用文字表達的文獻,用影像記錄的圖像。

歷史書寫會碰到一些難點,生活世界與文本世界是兩個不同風格的世界,生活世界的人更擅長訴說,用語言來表達我們的思想,多數人沒有錄音錄像習慣,至多偶爾拍幾張照片而已,文字記錄更是少見。對很多人來說,生活世界是屬於自己的,所以比較熟悉,而文本世界它覺得是屬於別人的,所以顯得生疏,甚至他感覺是不存在的。要將生活世界轉化文本世界,難度是不小的,這些難點表現爲,非讀書人羣普遍存在着幾大非歷史的障礙,這些因素都是與沒有文本意識有關的。當代中國中小學教學作文的教學,沒有讓人們養成讀書看報寫作的習慣,所以成人以後,他們有時會對文本世界十分生疏。因爲沒有文本世界,所以導致普通人的不朽意識比較淡薄,因爲所謂不朽意識是文本世界的事情。

第三,歷史意識薄弱。普通人歷史意識弱,他們只是注意到現狀,表現爲沒有時間觀念,經常是後來後來這樣的粗略表述方式。因爲沒有文本世界,所以他們也比較忽視檔案的收藏,我們看普通人缺乏檔案收集的意識,沒有檔案收集的習慣,家中呢,往往檔案是比較少的。甚至我們到村裏去,要想蒐集一些檔案的話,困難是很多的。因爲沒有文本的輔助記憶和強化,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普通人的遺忘性也就特別強。大腦的很多記憶塵封過深,當我們突然去問他們的時候,他們就回憶不起來,遺忘性就比較大。

那麼,我們怎麼樣將普通人生活中的這樣一種歷史訴說轉換到文本世界的歷史敘述呢?以前唯一的工具是文字,我們現在則多了錄音錄像,這就比較方便了。錄音與錄像的發明提供了更爲便捷的記錄工具,這些工具更適合普通人來使用。我們可以看出,文本的本質是什麼,由生活世界和文本世界轉型來看,文本是歷史的再現。歷史的再現問題,一直備受歷史學家界的關注。歷史存在是可知的,人類能用文本再現消逝的生活世界。只是歷史的再現,不是機械的再現,所有的再現是建立在人類個體大腦認知基礎上的。大腦記憶的再現,它是一種認知再現,文本記憶的再現更是一種認知再現,它並且是一種複雜的再現。從這個角度上說,歷史學是建立在歷史記憶整理分析建構基礎上的歷史的認知學。文本世界是對生活世界的建構,描述的世界與實在的世界,我們可以看到它是有差異的。史學它可以這麼講,它是認知形態的歷史,是歷史學家對真實發生的歷史的描述和闡釋,這樣的話人類建構起來的歷史,就不太可能與實在的歷史完全吻合。

從歷史學的公共屬性來看,我們有必要讓人類的歷史活動的軌跡留下充足的文本證據,歷史書寫遠它比歷史研究重要,因爲不記錄歷史就沒有了。如果沒有歷史文本,那麼人類的精神文化和人類的整體軀體一樣,就會消失於地球之上無影無蹤。一個人如果活的時候很牛,但死了以後再也牛不起來了。從這個角度來說,歷史學它是偉大的人文學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