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選擇張儀作爲自己的盟友無疑是最正確的一件事,因爲張儀是能夠憑藉自己的一張嘴扭轉乾坤的人,他的才能異常出衆,是贏駟親密無間的合作伙伴,爲秦國立下過諸多功勳,但贏蕩對他卻沒有任何好感,即位之後非但沒有繼續重用他,反而逐他出秦國,認爲用武力解決問題纔是王道,其餘都是扯淡,所以贏蕩無形之中加深了張儀跟羋八子的聯盟關係,親手爲他之後的死埋下了禍根。贏蕩即位並非一帆風順,若不是秦國老氏族在後面力挺贏蕩,贏駟是不會立贏蕩爲王的,儘管立嫡長子爲王是規矩,但按照贏駟的性格是很有可能反其道而行的,因爲在贏駟心中贏稷纔是最合適的繼承人,而這也不可避免的導致了兩大利益集團之間的明爭暗鬥。

秦武王嬴蕩舉鼎而亡的事蹟流傳了幾千年,在這漫長的歲月裏,秦武王更多的是充當人們之間的笑料,而他在位期間的豐功偉績卻早已被遺忘。儘管嬴蕩舉鼎的確是滑天下之大稽,但真正致使他暴斃的僅僅只是他的魯莽與愚昧嗎?贏蕩之死看似是一場意外,實則更像是一場精心策劃的陰謀,箇中緣由自是無法考究,但這一切肯定沒那麼簡單。

贏蕩即位並非一帆風順,若不是秦國老氏族在後面力挺贏蕩,贏駟是不會立贏蕩爲王的,儘管立嫡長子爲王是規矩,但按照贏駟的性格是很有可能反其道而行的,因爲在贏駟心中贏稷纔是最合適的繼承人,而這也不可避免的導致了兩大利益集團之間的明爭暗鬥。贏駟死後,贏蕩順利即位,羋八子跟贏稷慘遭質押他國,此時來看,無疑是贏蕩取得了勝利,然而,一場驚天大陰謀纔剛剛揭開了序幕。

羋八子無疑是這場權力鬥爭的核心人物,她向來跟惠文後不對付,二者之間明爭暗鬥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論權謀之術,惠文後自然不是羋八子的對手,但好在惠文後出身高貴,且生的孩子又是長子,背後自然有秦國老氏族力挺,而羋八子出身低賤,又不懂禮數,自然不受秦國老氏族待見,所以羋八子在明面上是鬥不過惠文後的。直至贏蕩即位,羋八子攜子淪落他鄉,惠文後以爲一切已經塵埃落定,殊不知,性格堅韌的羋八子並非等閒之輩,雖是一介女流,卻有着凌雲壯志,勃勃野心。

光靠羋八子一人的力量肯定是不夠的,必須要有一個能力出衆的人爲其出謀劃策,而這個奇人就是張儀。張儀跟羋八子的交情不必多說,二者皆是一條船上的人,相互幫助是應該的。選擇張儀作爲自己的盟友無疑是最正確的一件事,因爲張儀是能夠憑藉自己的一張嘴扭轉乾坤的人,他的才能異常出衆,是贏駟親密無間的合作伙伴,爲秦國立下過諸多功勳,但贏蕩對他卻沒有任何好感,即位之後非但沒有繼續重用他,反而逐他出秦國,認爲用武力解決問題纔是王道,其餘都是扯淡,所以贏蕩無形之中加深了張儀跟羋八子的聯盟關係,親手爲他之後的死埋下了禍根。

贏蕩尚武,崇尚暴力美學,而他自己就是力量的追求者,他在任期間,很多大力士被委以高官,他也常以角力遊戲爲樂。由於秦武王天生孔武有力,再加上長期的力量訓練,所以他自己就是一個大力士,但他絕對不屬於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那種類型,真實的秦武王是個雄主,有膽識,有魄力,倘若不是英年早逝,秦國一統天下的時間或許可以縮短几十年,而秦國的命運或將改寫。然而歷史沒有如果,一切已成定局。

既然秦武王足夠英明,那他爲什麼傻到去舉重達千斤的鼎呢?毫無疑問,秦武王肯定受到他人蠱惑了,最大的可能就是秦武王身邊寵信的大力士欺騙了他,而這個大力士需要做的就是一直給秦武王灌輸他能力能扛鼎的錯誤思想,極大的增強秦武王對於自身力量的自信,最終迫使他走上了一條不歸路。而這條天衣無縫的計策無疑來自羋八子及其團隊,從這件事中可以看出羋八子深諳人性的弱點,並且懂得利用人性的弱點來擊垮敵人,所以縱使秦武王如何英明神武,終究難逃自己這一關。

鵬鵬說

秦武王之死雖然是死於自己之手,但羋八子等人難逃干係,倘若不是他們在背後精密策劃,秦武王怎會輕易拿自己的生命去開玩笑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