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曹操與蔡邕。曹操與蔡邕相識的時候,蔡邕已經有年紀了,所以曹操應該與蔡文姬也是相識的。

導語:

我國古時候有許多關於友情的故事,比如說鍾子期和俞伯牙高山流水逢知音,再如我們熟知的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這些友情都是偉大的友情,所以才得以被稱頌到如今。其實在東漢末年那個戰亂紛紛的時代除了桃園三結義外,還有一個人,他珍視少年時候的友情,故友逢難後,還照拂了他的女兒,令人想不到的是,這個人就是三國裏的奸雄曹操。

較之同期其他人物,曹操的歷史形象其實一直都是不太好的,大家覺得他詭計多端,甚至是沒有人情味。"寧可我負天下人",此語一出,世人皆驚,這樣的人在大衆的眼中應該是沒有朋友的。可是,歷史上的曹操卻做了一件大事,那就是著名的"文姬歸漢",而這裏的文姬就是寫出胡笳十八拍的蔡文姬。曹操爲何要費時費力費錢的去救蔡文姬歸漢,這件事背後又藏着怎樣的祕密,與他的友情又有什麼關係,這些都是我們需要探知的。

桃園三結義

一、曹操與蔡邕

1、蔡邕其人

蔡文姬又名蔡琰,她的父親就是東漢有名的文臣蔡邕。蔡邕很有才華,在數學、天文、音律和書法上都很有造詣,著名的焦尾琴就是他所做。蔡邕成名很早,但是才華對於當時的東漢朝廷好像不值一提,於是很快蔡邕就被趕走,隱居在現在的蘇州。董卓控制漢獻帝后,聽聞蔡邕很有才華,非常欣賞他,就以滅他全族逼迫蔡邕重新出仕途。於是蔡邕纔回歸了朝廷。董卓雖然爲人粗野,但是對於蔡邕卻是真心欣賞。後來王允用計殺了董卓後,蔡邕因爲感念董卓的知遇之恩,掉了幾滴眼淚,就被王允扣上了反動帽子,最後誅殺。

蔡邕製作焦尾琴

2、少時相識,管鮑之交

根據曹操兒子曹丕對於父親的追憶錄我們可以知道,曹操與蔡邕關係很好,甚至被比喻成"管鮑之交"。所謂"管鮑之交"指的是管仲與鮑叔牙之間的友情,也是一樁美談,總之就是說明兩個都有賢明的人之間的不含利益的友情。曹操究竟何時認識蔡邕這個史書上並沒有詳細記載,但是通過對於他們人生軌跡的梳理,可以稍微知道,應該是少時就相識了,這裏的少時是曹操。

蔡邕講學

蔡邕比曹操年長,認識曹操時,蔡邕已然才名滿天下,而曹操還只是一個愣頭青,因爲剛正不阿被宦官排擠。這樣的友情本身是十分難得的,畢竟地位差距比較大。而且蔡邕也不可能知道眼前這個少年最後會成爲一代豪傑。人們都說少時的友情最珍貴,因爲裏面不含有任何的雜質,現在看來確實如此。

曹操行刺董卓

3、故人遭難,文姬歸漢

蔡邕雖然才名滿天下,可是膝下無子,只有兩個女兒,其中一個就是前面所提起的蔡琰,蔡文姬。蔡邕被司徒王允誅殺後,蔡文姬也因董卓舊部叛亂,混亂中被匈奴人擄走。後來因爲自己的才貌出衆,被匈奴兵獻給了當時的左賢王,而這一次離開,就讓蔡文姬跟故鄉隔了十二年,並且爲左賢王生下兩個兒子。

文姬歸漢圖

在匈奴的蔡文姬日夜思念着故土,渴望能夠迴歸。這時候不知道是不是跟曹操心有靈犀了一下,遠在中原的曹操也想起了故人。他感念年少時和蔡邕之間的友情,覺得他膝下無子十分可惜,女兒又不見了。應該是一個偶然的機會,曹操聽說蔡文姬可能落在了匈奴左賢王的手中。於是就派人去匈奴談判,務必花重金贖回蔡文姬。左賢王很喜歡蔡文姬,一開始是不放的,可是後來經不住曹操的威逼利誘,只同意放回蔡文姬一人,而留下她的兩個孩子。於是蔡文姬忍痛離開了匈奴,並且在迴歸的路上,寫下了流傳後世的胡笳十八拍。

蔡文姬與胡笳十八拍

4、細心安頓,仗義幫忙

曹操與蔡邕相識的時候,蔡邕已經有年紀了,所以曹操應該與蔡文姬也是相識的。故人見面,感慨萬千,尤其是提到已經逝去的蔡邕。兩人寒暄後,曹操找了個地方安置了蔡文姬,並且給了她一些足以度日的錢,但是即使是這樣,曹操還是不太放心。於是又給蔡文姬找了一個丈夫,他的名字叫做董祀。

蔡文姬奏樂

這個丈夫可不是隨便找找的,董祀這個人和蔡文姬是同鄉,首先就是很親近,其次,董祀年紀比蔡文姬還要小,而且一表人才,又在曹操麾下做事情。可見曹操對蔡文姬擇偶這件事還是非常上心的,不然直接塞一個人就好。這本來是一件好事,可是沒多久,董祀卻犯罪了,而且犯的罪很大,要被斬首。這時候蔡文姬只得再去求曹操,最後曹操也是念在不想讓蔡文姬再次面對人生的分別的份上,赦免了董祀。

曹操爲董祀和蔡文姬做媒

二、曹蔡友誼小船形成的條件

1、 年少相識情誼深

曹操年少時雖然聰慧,但是太過於貪玩,很少有人看得起他,只有一個叫做喬玄的人。而當時的蔡邕擁有才名,連董卓都爲之折服,可是有才名的蔡邕卻看得上毛頭小子曹操,這樣地位的懸殊,讓友誼的種子才能深種。曹操什麼都沒有,可是卻得到了很多人都想得到的蔡邕的友情,這讓年少的曹操十分感激。古人講究的是知遇之恩,你在我一文不名的時候就覺得我好,那你是我的知音。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蔡邕也是曹操的知音,士爲知己者死,所以後面曹操即使位居高位,依舊還記得當初那個看得起自己的好友。

管鮑之交

2、意氣相投有話題

蔡邕有很高的藝術鑑賞能力,不管是天文、文學,還是音律,而曹操也是同道中人。曹操和他的兒子並稱爲"三曹",與建安七子齊名,可見文采十分好。不管是《短歌行》還是《觀滄海》,其中都藏着他的才華,所以曹操與蔡邕之間非常聊得來,而且他對於蔡邕也是非常崇敬的一種心態。

董卓與蔡邕

除此之外,年少的曹操還有着後面成爲奸雄以後沒有的東西。那就是正直的信念,彼時的曹操秉承着匡扶漢室的想法,所以纔剛正不阿,得罪了許多權貴。而蔡邕也是一個非常有理想的人,他與曹操不謀而合。所以除了藝術情趣外,他們的從政理念也是相同的。這樣的精神上高度契合才能達到友誼的天長地久。

三、千里贖人背後的真實目的

1、曹操對於蔡邕是不是真正的友誼

關於曹操對蔡邕是不是真愛,從這幾件事裏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首先是曹操花重金贖蔡文姬。歷史上的曹操一直以不厚道的形象出現,其中一個就是寧可付天下人,還有就是殺荀彧。曹操跟荀彧多年的並肩作戰老友,說殺就殺,並未猶豫什麼,可見其心狠手辣。曹操知道蔡文姬的時候,文姬已經在匈奴待了十二年,而蔡邕也已經不在人世多年了,那老實說尋回文姬對於曹操也沒啥太大的好處,爲什麼要這麼辛苦找回來,還要花錢,還可能多了個敵人?那除了與蔡邕是真愛真的沒有別的好說的了。

蔡邕畫像

其次,曹操喜歡美女,蔡文姬根據史籍描述應該也長得不錯,而且是曹操最喜歡的年紀。爲什麼曹操沒有把主意打到她身上呢?不僅不打主意,還給蔡文姬找了一個不錯的丈夫。這是多麼大的關懷與愛護啊。曹操是感念當初蔡邕對自己的知遇之恩,所以善待他的後代。畢竟對好朋友的女兒下不去手。

驚才絕豔蔡文姬

最後,曹操放董祀也很是耐人尋味。瞭解曹操的人都知道,曹操馭下極嚴,曾經自己因爲觸犯了軍規,割發代首。所以他能赦免董祀,絕對不是一般的照顧蔡文姬,而這份照顧,也是來源於對蔡邕的懷念與憐惜。由此可以看出,他對於蔡邕還是有友情的,至少不是塑料姐妹花。對蔡文姬的照顧,也算是對得起老友了。

2、除了友誼之外,文姬歸漢還爲曹操帶來了哪些好處

毋庸置疑,曹操與蔡邕之間是存在着純潔的友情的。但是作爲一代軍事家和謀略家,曹操救蔡文姬也是有自己的意圖的。

首先,蔡文姬不是一般人,她在很小的時候就能聽出父親琴音中的錯誤,在音樂造詣上很有才華,歸漢途中還做了胡笳十八拍,所以她對於漢來說是無價之寶。

其次,救回蔡文姬曹操博取了念舊的好名聲。蔡邕與他舊時相識,即使是老友不在,曹操依舊踐行着自己對於友人的諾言,照顧着他的後代,這是誠信與忠誠的表現。

最後,曹操想從蔡文姬口中打聽到蔡邕之前收藏的一些古籍。蔡邕生前收藏大量珍貴古籍,可惜死後無人知道去了哪裏,這些古籍都非常值錢,曹操深知這不是一個虧本買賣。後來蔡文姬告訴曹操古籍被毀,可是自己卻能默背出其中四百篇,曹操大喜。

結語:

現在我們常說"塑料姐妹花",形容兩個人之間友誼的不純正。其實歷史上也有許多大難臨頭各自飛或者是無法同富貴的故事,但是古人講究忠貞,他們的友誼大多數都是非常堅實可靠的。曹操救蔡文姬歸漢,如果說一點私心都沒有,可能他自己都不會相信。但是這件事背後,卻讓我們看到了曹操也有的不爲人知的一面,那就是重情重義。

參考文獻:

《世說新語》

《三國志》

《後漢書蔡邕列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