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蘇寧在2018年內將原有物流業務與天天快遞進行整合,在今年蘇寧方面首度披露了物流業務數字。彼時,蘇寧方面在公告中稱,公司通過收購天天快遞,能夠很好的強化蘇寧物流最後一公里配送能力。

天天快遞鉅虧 蘇寧易購持續五年扣非虧損 張近東“忍痛”再賣資產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黃一帆 上海報道 對於當初花費42.5億全資收購天天快遞這件事,不知如今張近東是否會起剝離的念頭。

在近日披露的蘇寧易購(002024.sz)年報中,開始單列物流服務的收入和成本,其毛利率從13.7%下降到2018年的-29%,而其中拖後腿的就是當初被給予厚望的天天快遞。

物流作爲電商和零售服務的基石,對於電商而言意義非比尋常。彼時,蘇寧方面在公告中稱,公司通過收購天天快遞,能夠很好的強化蘇寧物流最後一公里配送能力。2018年內蘇寧將原有物流業務與天天快遞進行整合。

但從數據看來,自並表後,蘇寧方面的資源輸入以及與天天快遞方面的整合並不理想。

相對於已上市快遞公司德邦股份、順豐、三通一達淨利潤皆爲正向的業績表現,天天快遞在2018年虧損卻繼續擴大。而業界時今年來常傳出的二三線快遞退出的消息,行業洗牌加劇加深了業界對於蘇寧物流業務的憂慮。市場分析人士指出,一如當年蘇寧收購的PPTV,天天快遞最後或許難逃剝離命運。

蘇寧方面人士告訴記者,天天快遞這一塊整合方面投入比較大,目前還在整合天天快遞遺留問題。“去年科技集團和物流集團從去年開始剝離,成立新的大集團,目前有些管理和組織架構還沒獨立去規劃。天天快遞這塊之前沒有太多時間去管理和整合,加盟運營的確存在各種各樣問題。”記者從接近蘇寧方面人士獲悉,物流板塊已開始啓動上市進程。

此外,從蘇寧整體業績報表來看營收和淨利潤仍保持增長,但從扣非淨利潤來看公司從2017年虧損8839.1萬元到2018年虧損3.59億元,同比降幅達306.65%。這已是蘇寧方面連續五年扣非淨利潤指標爲負。

不過,在淨利潤方面,蘇寧方面再一次“故技重施”,通過出售資產獲得正向數字。從財報上來看,蘇寧方面並未披露2019年一季度業績預期,但從趨勢來看,這一結果令市場擔憂。

上述蘇寧方面人士表示,“蘇寧未來還是要做全場景全業態,從全場景的角度。我們希望按照自己的速度去推進”,包括蘇寧小店線下的佈局。

天天快遞虧損持續擴大

蘇寧在2018年內將原有物流業務與天天快遞進行整合,在今年蘇寧方面首度披露了物流業務數字。

蘇寧方面在年報中表示,蘇寧物流在2019年繼續加大物流基礎設施的投入。截至2018年底,蘇寧物流及天天快遞擁有倉儲和相關配套總面積95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8.48%;擁有快遞網點27444個,還有超20個物流基地在建,單個物流基地的賬面價值最高達到了4.28億。

但在營業收入構成上,蘇寧物流服務雖然實現了40.82%的增長,但從絕對數字來看,2018年物流服務收入僅爲28.01億元,佔營業收入比重爲1.14%。而成本方面,該項業務成本卻猛增110.5%,2018年該項營業成本爲36.12億元,2017年該數字僅爲17.16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收購天天快遞股權項目目前實際累計投入金額爲27.58億元,而該資金原本是源於購置店項目的募資。公司方面表示,“由於房地產市場政策在2016年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公司前期篩選的購置門店,較多業主基於政策的不確定性,資產出售意願減弱,增加了公司購置物業的難度。”因此,公司決定終止實施募集資金購置店項目。同時,將擬將購置店項目變更爲物流運營業務發展項目——收購天天快遞股權項目,收購後,公司可獲得優質的物流運營企業,將有助於加強公司在物流運營業務發展,提升公司物流運營效率。

然而從結果來看卻事與願違。在物流領域,作爲電商強化最後一公里落地的手段,收購天天快遞在2018年業績表現來看令市場憂慮。根據蘇寧2018年年報披露,天天快遞去年虧損12.97億元,而在2017年這一數字維持在個位級別,虧損5.81億元。受此影響,物流服務毛利率從2017年的13.7%下降到2018年的-29.0%。

蘇寧易購回復經濟觀察報稱,短期來看,較大的升級改造投入對階段性利潤有所影響,但長遠來看,爲蘇寧物流業務的發展打下了較好的基礎,有助於運營效率的提升及經營質量的改善。

天天快遞曾處於第一梯隊末尾,當頭部的順豐、申通、圓通、中通、韻達等公司紛紛上市時,並着手做了準備。而經阿里巴巴撮合最終選擇“嫁入”蘇寧易購,蘇寧物流以42.5億全資收購天天快遞。

然而在整合方面,似乎兩者並不如意。一位名爲“poill”即在深交所互動易平臺詢問董祕稱,“蘇寧物流經常對標京東物流,可是有一個問題,現在京東物流已經走出京東,一些大公司物流都有京東承包,反觀蘇寧收購天天快遞,物流網點應該比京東厲害,可是連蘇寧自己的會員體系兌獎,從南京寄的,還是用的韻達快遞,蘇寧集團內部尚且沒有整合,怎麼和京東物流競爭?”

與此同時,市場環境也發生了改變。當前快遞市場從2007年到2018年,業務量從12億件增長至505億件,實現了42.08倍的增長,而平均單價從28.5元降至12.28元,利潤空間被壓縮了56.91%,頭部企業上市同時進行行業兼併。同樣是被危機中接盤的國通快遞和紅樓集團之間進行了痛苦的整合後,今年3月份底被傳出全網停工。國通快遞在官方聲明中承認,“去年以來,確有二三線快遞退出了這個行業,現存的也大多舉步維艱,同樣面臨着可能被行業和市場洗牌的殘酷局面。”

一位快遞行業上市公司人士告訴記者,“當時紅樓的朱寶良進來還是可以的,因爲快遞行業還在發展,還沒有像今天競爭那麼激烈。不過,那時候快遞行業的格局已經基本定了,而且朱寶良剛入主,國通也處於動盪期,但是快遞行業的發展是不等人的。等他平穩後,國通的市場已經慢慢失去了。”

連續五年扣非淨利潤爲負 故技重施撥回淨利潤

剔除天天快遞對於利潤的影響,蘇寧方面扣非淨利潤虧損實則已進入常態。自從2014年蘇寧扣非後淨利潤首次虧損以來,其已經連續虧5年了,但其歸屬淨利潤卻一直處於盈利狀態。

蘇寧方面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2015年、2016年、2017年的虧損分別爲14.65億元、11億元、8839.1萬元。從虧損規模來看,扣非後虧損有所收窄,但到2018年虧損再次虧大到3.59億元。細化來看,2018年一季度和二季度還實現了正向盈利,分別爲2050萬元、3268萬元。而從三季度開始虧損,三季度、四季度虧損淨額分別爲2.56億元和1.36億元。

蘇寧品牌部方面人士告訴記者,下半年虧損的原因是因爲去年下半年蘇寧小店全國100多家點開店,成本支出很多。他表示,新的業務模式肯定來說會支出更多的錢,2019年將會成本投入和去年差不多。

蘇寧2014年得益於出售資產公司得以淨利潤扭虧。當時,蘇寧以11個自有門店物業的房產權及對應的土地使用權,分別出資設立11家全資子公司,並將11家全資子公司的全部權益轉讓給中信華夏蘇寧雲創資產,爲蘇寧帶來稅後淨利潤19.77億元。

2015年,蘇寧再次賣掉14家門店,同時將PPTV68.08%的股權以25.88億元轉讓給蘇寧文化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境外子公司,實現投資收益13.97億。

緊接着2016年,又賣掉6家倉儲供應鏈,實現營業外收入5.1億;賣掉北京京朝子公司,實現13億投資收益。

2017年,首次賣出阿里巴巴股票。去年5月、12月分兩次出售所有的阿里巴巴股票(共1316萬股),連同公司和子公司開展投資理財獲取投資收益139.91億元。

此外,從研發投入上來看,公司對於該部分對於利潤的影響也做了優化,年報顯示,2018年研發投入金額爲28.99億元,2017年爲18.19億元,同比上升59.34%。但去年公司卻極大進行了研發投入資本化的這塊變動,從原來的551.9萬元,上升至了2.24億元,同比變動達3961.35%,資本化研發投入佔研發投入比例從0.3%上升爲7.73%。

對此,蘇寧易購方面表示,2018年,公司持續加速零售基礎能力建設,在IT建設上予以持續投入,公司圍繞核心能力提升,加大了資本化相關的研發投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