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一次聽到讚賞,小朋友總是眼睛放光,等待着回答時,卻總是聽到父母一番“謙虛”的“客套”,瞬間熄滅了孩子滿滿的自信,在孩子渴望被讚揚的內心潑上一盆涼水。各位父母,下一次,再遇到別人讚賞你孩子時,別再謙虛地回覆“哪裏哪裏”、“一般一般”,大大方方地給予他肯定吧。

古語說“滿招損,謙受益。”所以,大部分家長往往認爲“孩子不能多誇,要謙虛一點,要收斂一點,這樣纔不會驕傲”。

“彤彤鋼琴彈得真好,一定認真練習了吧?”

媽媽卻說:“哪裏哪裏,彈得亂七八糟的,就是隨便玩一下,沒指望她將來能彈得多好。”

“翔翔畫畫很有想法呀,將來想做個小畫家,是嗎?”

媽媽卻說:“勉強可以吧,還差得遠呢,上課的時候一點兒也不認真,老是走神。”

“多多跳舞很有活力,是不是非常喜歡舞蹈呢?”

媽媽卻說:“一般一般吧,這才哪到哪,我就是看她太鬧騰才讓她來學舞蹈的,隨便跳跳。”

每一次聽到讚賞,小朋友總是眼睛放光,等待着回答時,卻總是聽到父母一番“謙虛”的“客套”,瞬間熄滅了孩子滿滿的自信,在孩子渴望被讚揚的內心潑上一盆涼水。

大部分父母看到孩子取得進步時,心裏其實比誰都要開心,但當着孩子的面總要說兩句口是心非的話,但其實這樣的話,卻最容易毀了一個孩子。

而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很常見,但絕大部分的父母都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有一次,去朋友家做客,朋友的兒子君君正在玩樂高。君君自己一個人在專注地搗鼓着他的創作,最後拼出了一架比較複雜的飛機,當他拿着展示給大家看時,大家都很佩服小朋友的動手能力。

“君君,這架飛機能送阿姨回家嗎?”

“君君,飛機做得這麼棒,一定花了很多時間吧?”

“君君,做一架飛機想要帶大家去玩嗎?”

然而,當君君帶着得意的表情想要回復各位叔叔阿姨的問話時,朋友開口了:“平時就知道亂拼,也不規規矩矩地拼,整天把東西丟得亂七八糟,收拾起來太麻煩了,讓他畫畫也不畫,就知道玩。”

剛剛還開心不已的君君聽了媽媽的話瞬間像蔫了的茄子,默默地走開了。

君君本來是充滿期望地讓大家欣賞他的作品,也得到了大家的讚美,最後卻得不到媽媽的認可。可想而知,君君當時有多麼受傷。

也許,父母們只是希望通過這樣的回答來激勵孩子,也只是想表達一下謙虛。

但他們卻忽視了:大部分自信的孩子,都想要表現一下自己。孩子其實也有很強的自尊心,他們也渴望得到父母、他人的讚賞。

當他們的小進步、小成果被忽略時,往往容易失去努力的方向。要知道,孩子還小時,他們的心智尚未成熟,需要依賴大人的評價來給自己找定位。但是,父母的過度謙虛,卻容易讓他們信以爲真。

長久下去,只會讓他們對畫畫、跳舞、練字、練琴產生排斥,認爲自己無論怎麼練習都還只是“一般般”、“不太好”、“差得遠”的狀態,久而久之孩子們就會喪失信心。

各位父母,下一次,再遇到別人讚賞你孩子時,別再謙虛地回覆“哪裏哪裏”、“一般一般”,大大方方地給予他肯定吧。及時的肯定,正確的讚揚,能讓孩子心理更好地發展。

對於孩子的成長,讚美之詞絕不可吝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