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媽發現孩子2歲還不會說話或者只會說簡單的詞語。君君提示:這幾種疾病常常會導致孩子需要發育遲緩:顱腦損傷、智力落後、聽力障礙、情緒困擾、發聲器官的運動機能障礙。

事實上,對於一個非常好的母親來說,孩子出生時,最關心的不是孩子的性別,而是孩子是否手腳短小,小頭是否有問題,她是否會哭,大小便是否正常,孩子出生時是否健康是他們最期待的。不過,有句俗話叫世事無常,似乎可愛的寶寶經常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讓媽媽緊張。在孩子的成長和發展過程中,作爲母親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運動發育遲緩

所謂的運動發育遲緩其實也就是寶寶在某個月齡沒有掌握這段時間應該會的動作。通常情況下,3個月的寶寶可以抬頭,胸部也能離開牀面;4個月開始會翻身;7個月可以獨坐;8個月開始會爬行;10個月會扶站;1歲可以走路。

當媽媽發現自己家的孩子出現以下這些症狀:3個月時不會抬頭,不會發出聲音,給孩子穿衣服的時候比較困難;4個月時孩子的小手還是握得很緊,不容易被掰開;5個月時孩子沒有喫手現象,不會翻身;8個月還不會獨坐;9個月不會爬;1歲半之後還不會走。需要及時帶寶寶進行早期診斷。一般通過康復訓練,孩子是可以和同齡寶寶一樣的。

君君提示:早產兒、病理性黃疸、營養不良的寶寶更容易出現運動發育遲緩。

二.語言發育遲緩

通常情況下,在5-6個月時,孩子的語言能力開始迅速發育,會用聲音來表示自己的情緒,比如高興時會發出啊啊等有音調的聲音。7―8個月時,孩子開始模仿大人說話。當媽媽和孩子交談時,孩子也會跟着說出“啊”來進行回應。1歲時孩子基本上會說2—3個字。1歲半時,會說幾個有意義的詞。2歲時,可以說出簡單句子。3~5歲時詞彙量是呈幾何數增加的。

如媽發現孩子2歲還不會說話或者只會說簡單的詞語;3-5歲之間僅僅掌握四五個詞,說話令人費解,詞彙少、說話很幼稚,比如用汪汪代替狗,用代替貓等,說話斷斷續續,發音含糊不清。這個時候就需要注意及時帶孩子去醫院進行檢查。

君君提示:這幾種疾病常常會導致孩子需要發育遲緩:顱腦損傷、智力落後、聽力障礙、情緒困擾、發聲器官的運動機能障礙。所以當孩子出現語言發育遲緩時,媽媽要注意到醫院確診病因,這樣才能採取相應的干預措施。但是不管病因是什麼,媽媽要意識到自己是孩子學會說話最好的老師。

三.體格發育落後

如媽發現孩子的身高、體重、頭圍的測量全部低於同年齡、同性別人羣的正常平均值減2個標準差,說明孩子出現全面發育遲緩,比如體重低下,生長遲緩、過於消瘦,這時候就需要進一步檢查孩子腦部神經以及內分泌等來具體瞭解什麼原因引起的。

一般4-8個月屬於孩子的出牙期,孩子的牙齒通常是一對對長出來。出牙順序基本上是:上下門牙、第一磨牙、尖牙及第二磨牙,每4個月會長出4個乳牙。如果10個月時仍然沒有乳牙長出,就需要及時查明是否缺鈣或者其他因素引起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