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被後世稱作“太史公”的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所編撰而成,在我國史學史上是一部偉大的著作,不但如此,《史記》的文學價值也是其他史學資料可以比擬的,魯迅稱《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史記》內容上啓上古時期的炎黃時代,下至司馬遷所處的漢武帝時期,橫跨3000多年曆史,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耗時14年完成。是一部前無古人的史學鉅著。文中所作參考之書也數不勝數,幾乎包羅當時能夠參考的所有史料作爲依據,而且司馬遷選材謹慎,都是多方比較確認後方才入冊,拋卻許多無稽之談和記錄模糊的內容。因其是第一部記述詳實內容豐富的史籍,所以《史記》才被稱作“二十四史之首”,是中華文明歷史上的一大瑰寶。本篇摘選《史記》中非常有名的五句至理金言,與諸君共同研習,望從中能一睹《史記》的曠世風采!

司馬遷耗時14年,成就1部《史記》,濃縮5句天機至理!

一,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釋義:司馬遷在《史記·滑稽列傳》中記載,有一種鳥不飛則罷,一飛直上九霄竄天入雲。不鳴叫則罷,一旦鳴叫便震驚世人。後世多用此句來比喻那些低調內斂之人,平時看不出有何過人之處,但是一旦施展能力便令人人震驚。

司馬遷耗時14年,成就1部《史記》,濃縮5句天機至理!

二,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此句出自《史記·春申君列傳》意思是說,應當作出決斷之時沒有及時處理,等到以後一定會受其拖累。如果遇到事情不夠果決而是猶猶豫豫,則很容易錯失良機,從而導致後續錯綜複雜的問題無法理清。所以做事之時一定要當機立斷,才能擺脫後顧之憂。

司馬遷耗時14年,成就1部《史記》,濃縮5句天機至理!

三,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本句出自司馬遷的《報任安書》,意思是說,人的一生最終都要走向死亡,有人的死如同泰山崩塌一樣,死得其所也活出了人生價值,而有些人的死卻比大雁的羽毛還要輕飄,對誰都無足輕重。此句現今多用以告誡人們,做人一定要有所作爲,這樣纔不妄負人生一世。

司馬遷耗時14年,成就1部《史記》,濃縮5句天機至理!

四,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此句出自《史記·貨殖列傳》,意思是說,天下之人蜂擁奔走都是爲了利益奔波,普天之下芸芸衆生也都是爲了利益而來來往往。此句形容了人們的趨利心態,從古至今皆是如此,俗話說無利不起早。一個“利”字就包含了幾千年的百態人生。

司馬遷耗時14年,成就1部《史記》,濃縮5句天機至理!

五,恃德者昌,恃力者亡。此句出自《史記·商君列傳》,意思是說依靠高尚的品德處世,必定能夠繁榮昌盛,依靠暴力手段爲人,必定會自取滅亡。此句教育世人要以德服衆,這纔是長盛不衰的方法,如果靠殘酷暴力的手段立世,能逞一時之威,卻終將會自取其辱的。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