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以看出虽然五国联盟但是五国之间却并不和谐,不能够团结一致抗秦,这也就注定了不能攻秦会无疾而终,反观倾国任用贤能,团结一直个个击破,最终统一六国,建立大秦帝国。经历十几代的励精图治可以说也是无可厚非的,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秦统一六国前的最后一次五国合纵攻秦之战,为何最终以秦的胜利结束,从而奠定了统一大业。

秦朝(前221年至前207年),是由战国时代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统一大帝国。秦朝开国君主秦王政自称始皇帝,从此有了皇帝一词语。国号秦,王室嬴姓,故史书上别称嬴秦,以别于其他国号为秦的政权。
秦人是华夏(汉)族西迁的一支。 秦之先祖为先贤伯益,伯益乃颛顼后代,因给周孝王牧马有功,周孝王赐给了他一小块土地秦,让其继续嬴姓的祭祀。后来秦襄公又救周有功,被封为诸侯。
秦从最初的一小块封地到后来的统一六国,建立大秦帝国。经历十几代的励精图治可以说也是无可厚非的,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秦统一六国前的最后一次五国合纵攻秦之战,为何最终以秦的胜利结束,从而奠定了统一大业。
五国攻秦地图
五国合纵攻秦
前241年,赵、楚、魏、韩、燕五国共推楚考烈王为纵约长,春申君为联军主帅,共同攻打秦国。联军攻至函谷关时,(函谷关位于灵宝市区北15公里的王垛村。古代处于洛阳至咸阳故道中间的崤山至潼关段多在涧谷之中,深险如函,古称函谷。春秋时秦穆公从晋国手中夺取崤函之地,在此设置函谷关。此关关城东西长7.5公里、谷道仅容一车通行,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秦军出击,诸侯联军败退。联军转而进攻秦国的盟国齐国,夺取了饶安(今河北省盐山县西南) 。
公元前245年,赵孝成王去世,赵偃继位,是为赵悼襄王。公元前244年,派李牧攻打燕国,夺取武遂和方城。公元前242年,燕国派剧辛攻打赵国。赵悼襄王派庞暖率军抵抗燕军,庞暖击败燕军,杀死剧辛,俘获燕军二万人。
前245 年,赵孝成王去世,其子偃即位,是为赵悼襄王。此时赵国兵权掌握在老将廉颇手中,悼襄王试图废去他的兵权,而任命长期担任廉颇副手的乐乘为将。廉颇还是没能改去那种骄傲的秉性,拒绝交出兵权,赶走了乐乘,后来自己也畏罪潜逃了。这样一来,赵国一下子少了两位大将,再加上前264年左右赵奢病故,邯郸之战中蔺相如去世,赵国到了人才凋敝的程度。到了悼襄王二年(前243年),北边守将李牧率军攻克了燕国的武遂(今河北武强西北)和方城(今河北固安西南),但是代、雁门、云中各郡尚需要将领驻兵防守,李牧无法回到邯郸长期担任赵军统帅。
正在这个时候,不知道是谁想起了已经年近八十的"老不死" 庞暖,于是向悼襄王举荐这位可以算是四代元老的人物。悼襄王立刻接见了老庞暖,并向他讨教了治国之道,庞暖年虽老迈,但思维敏捷,顺畅的回答了悼襄王的问题,阐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公元前242年,燕国派剧辛攻打赵国。赵悼襄王派庞暖率军抵抗燕军,庞暖击败燕军,杀死剧辛,俘获燕军二万人。
可以看出虽然五国联盟但是五国之间却并不和谐,不能够团结一致抗秦,这也就注定了不能攻秦会无疾而终,反观倾国任用贤能,团结一直个个击破,最终统一六国,建立大秦帝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