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熊文沒有想到丈夫會對自己動手,她的火氣下去了,取而代之的是心灰意冷,她二話不說回房間收拾東西直接帶着孩子回了孃家,爸媽一見女兒這樣回家都又氣又難過。熊文做媽媽不過三個多月,但自出月子以來,她就一直忙得停不下來,丈夫白天在外上班,公婆雖然在家但往往也是翹起二郎腿等着開飯,所以照顧孩子和家裏的一切事務都只靠熊文一人做完,她有時候都忍不住想崩潰大哭,但看着丈夫也不管她,她根本想不出什麼好法子。

很多人對“喪偶式育兒”應該都不陌生,沒有經歷過的也聽說過、看見過不少這樣的事情,明明是父母兩個人的職責,但總有一方做甩手掌櫃,把義務和責任統統都推給另一方,並且認爲自己的做法是理所當然的、沒有錯的。每每出現類似的事情,都有大量網友參與討論,表達自己的憤怒。

寶媽喂完奶後發現飯菜被喫光,發火反被丈夫打,網友:喪偶式育兒

寶媽熊文結婚懷孕後,過得不太好,爸媽每天看着她鬱鬱寡歡的,都害怕她身體會出問題。

熊文爲什麼會變成這樣?原因在於她的丈夫。熊文做媽媽不過三個多月,但自出月子以來,她就一直忙得停不下來,丈夫白天在外上班,公婆雖然在家但往往也是翹起二郎腿等着開飯,所以照顧孩子和家裏的一切事務都只靠熊文一人做完,她有時候都忍不住想崩潰大哭,但看着丈夫也不管她,她根本想不出什麼好法子。

一天,熊文做好晚飯,準備喫晚飯時,孩子哇哇哭個不停,熊文覺得孩子可能又餓了,於是回到房間喂孩子。誰知道哄好孩子出來一看,大家把飯菜喫得一乾二淨,還都一起坐到了沙發上看電視,等着熊文收拾碗筷。

熊文一看到這場景,心中十分委屈,內心的火氣一下去就衝上來了,她不想再忍了,一把掀翻了餐桌,但沒想到丈夫看到這樣後直接衝過來打了她一巴掌,並且還罵了她一句:你發什麼神經。

熊文沒有想到丈夫會對自己動手,她的火氣下去了,取而代之的是心灰意冷,她二話不說回房間收拾東西直接帶着孩子回了孃家,爸媽一見女兒這樣回家都又氣又難過。

看到爸媽這樣子,熊文也知道最愛自己的還是爸媽,在家緩解幾天後,熊文決定離婚了,因爲她無法接受這樣的丈夫、這樣的婆家,更不願意自己的孩子在這樣的家庭長大。

後來她還把自己的經歷分享給大家,希望別的女性可以在她這裏得到一點啓示,她尊重每個人的生活選擇但不希望有人受了傷害、委屈還要勉強自己忍受。

有的網友說:打老婆的老公實在是沒志氣,這一家子實在是讓人太心寒了;也有的網友說,這樣的喪偶式育兒,不要也罷!

“喪偶式育兒”的出現讓人覺得憤怒和不解,那麼它都有哪些壞處呢?

01 孩子感受不到完整的愛

不管缺席的是爸爸還是媽媽,“喪偶式育兒”都會讓孩子感受不到完整的愛,父母在孩子生命中的角色和責任是同等重要的,如果孩子長期只感受到一方的愛,那孩子就可能只願意和這一方親近,而不懂得怎麼和另一方相處,也無法對另一方產生依賴感。

02 影響夫妻感情

孩子是夫妻兩人的孩子,本就該一起養育,而且養育孩子需要付出巨大的時間、金錢和心思,如果把這些事情都直接壓到其中一方的身上,那這一方遲早會有撐不住的一天,這也是一種極不負責任、不講理的行爲,婚前再美好的感情在這樣的折磨下也會消失殆盡。

03 讓孩子形成錯誤的認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