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習俗其實很多源於中國,他們也講究“黃道吉日”。日本擇日的方法叫六曜:先勝、友引、先負、佛滅、大安和赤口。結婚日最好選在大安,喪葬則要避開友引。爲了選這個日子,確實得費不少功夫。

1879年染指清朝朝貢國琉球國,並改設爲沖繩縣。日本又在1894年甲午戰爭及1904年日俄戰爭中取得勝利,通過《馬關條約》等不平等條約,割佔臺灣及其附屬島嶼(含釣魚島),強佔東北南部。1910年吞併朝鮮。

大家在看日劇,看到一些日本婚禮的場口時,也會見到一個穿上全白拖尾和服,頭戴白帽子的新娘出現在神社當中,或是一個身穿華麗鮮豔織錦拖尾和服的新娘在酒店喜宴(披露宴)出現,接受賓客的祝福,到底哪一款纔是日本傳統的結婚用和服呢?日本傳統婚禮新郎和新娘穿着傳統和服,在神社神靈前許下結婚誓言,正式結爲夫妻,整個儀式過程相當莊嚴肅穆。

“神前結婚式”是在明治33年(公元1900年)由皇太子(即後來的大正天皇)參考基督教的重要分支教派天主教的儀式,以得到神明的許可、見證爲前提,加上神道教的基礎,開始舉行的結婚儀式。而在這之前,日本並沒有所謂的制式結婚儀式。在西方,信天主教派的成年男女在結爲夫妻時是必須得到神耶和華與神子耶穌的許可,相較之下,日本顯得無禮、隨便。也因此,皇太子在旁人建議不要光是舉辦喜宴就好,應該舉行一個莊嚴的儀式的情況下,就參考天主教的形式舉行後來所謂的“神前結婚式”。

教會式婚禮始於明治維新之後,根據基督教的教派的不同而又分爲幾種。 原則上本來只有信徒才能在教堂舉行婚禮, 特別是天主教派對這要求更爲嚴格!但最近以來,即使不是信徒, 只要在教堂裏接受簡單的培訓也可和信徒一樣在莊嚴的氣氛中, 走進神聖的教堂和心愛的人約定終身。

佛前式婚禮上,男女雙方在佛像面前宣讀婚約,向祖先報告兩人結爲百年之好,相守一生。婚禮上還把一種叫"紙垂"的白色紙剪成又細又薄的紙條,然後把臺他纏在 BICIGI樹枝上,這是一種傳統的風俗,意味着把已故的親人的魂招回來,永保平安!在婚禮上進行玉串奉奠儀式時,必須由和男女雙方血緣親近的人主持!

人前式婚禮是在一種特定的神面前舉行,不用受男女雙方家庭宗教信仰的約束,而只是在親戚, 朋友面前簽訂一個結婚合約書就行了!然後一起大聲朗讀婚約書,宣讀自己對對方的愛,整個過程僅需10到15分鐘。

日本新娘,1900年-1910年。【攝影資料:vintage】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