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次股權調整,或是對於海航內部各企業之間複雜關係的進一步梳理,從而爲下一階段海航進行重大資產處置做準備,將各個板塊進行業務歸總”,沈萌向藍鯨保險分析指出,“從海航目前的資金壓力來看,金融板塊可能被剝離,華安財險與海航的關聯度有所降低,海航投資與航空業也缺少資本連接,當海航資本退出股東之列,華安財險可能就會進一步拓展財險新業務,而非侷限於航旅險”。4月30日,問詢函下發,要求海航投資就9.12億違規擔保相關事項、此前放棄對華安財險股權優先認購原因、此次股權認購意圖、目前貨幣資金使用情況等問題進行說明。

近日,海航投資(000616.SZ)公告稱,與控股股東海航資本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航資本”)簽署關於華安財險部分股權事項的《意向收購協議》,擬收購後者所持華安財險7.74%股權,收購後持股比例提升至 14.88%。然而,就在2019年末,海航投資剛剛放棄華安財險股權認購的優先權,加之此次認購金涉及質押擔保問題,深交所向其下發問詢函。專家指出,這是鑑於目前海航內部的資金問題,交易所關注上市公司資金能否安全拿回。

目前,海航集團正在進行非主業資產剝離,子公司海航資本出讓華安財險股權或正是動作之一;對於海航投資而言,增加對於華安財險的話語權,有助於其資產價值與質量的改善。只是,此前強調將重點發展航旅險的華安財險,在業內看來,若海航資本所持股權轉讓給與航空業關聯度較低的海航投資,華安財險可能選擇拓展財險新業務,而非侷限於航旅險。

擬增持華安財險股權,資金存疑海航投資收問詢函

首先來看海航投資此次股權認購方案。

據藍鯨保險瞭解,海航投資目前持有華安財險7.143%股權,通過此次意向協議的簽署,擬收購海航資本持有的華安財險7.74%股權。

從華安財險目前的股權構成來看,第一大股東爲特華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20%,海航資本持股12.5%爲第三大股東,海航投資爲第八大股東,而一旦此次交易完成,海航投資持股比例增至14.88%,話語權將明顯躍升。

然而,此次海航投資推進的股權認購方案,並非簡單的關聯交易。

首先,在資金方面,海航投資同日披露的年報信息顯示,截止2019年末,海航投資以9.12億元銀行定期存單爲質押,爲關聯方海航控股(1.450, -0.02, -1.36%)取得洛陽銀行9.12億元借款提供質押擔保,質押資金正是用於海航投資對華安財險的股權收購。

此外,值得注意的還有華安財險正在推進的另外一筆股權交易,2019年,海航資本等四家股東,分別擬將所持4.76%、4.23%、7.57%和1.3%股比股權轉讓給北部灣航空,在轉讓環節,擁有股權轉讓優先購買權的海航投資,選擇了放棄。

時隔四個月後,海航投資再度推進股權交易,此舉,也引起深交所關注。

4月30日,問詢函下發,要求海航投資就9.12億違規擔保相關事項、此前放棄對華安財險股權優先認購原因、此次股權認購意圖、目前貨幣資金使用情況等問題進行說明。

此前,對於相關事項,海航投資已有簡要說明,放棄優先認購權,海航投資表示是鑑於上市公司在 2019 年年報出具之前,尚未取得成爲保險公司戰略股東的股東資質。基於監管規定,保險公司出資或者持股比例超過15%的股東,應滿足具有持續出資能力,最近三個會計年度連續盈利、淨資產不低於十億元、權益性投資餘額不得超過淨資產等要求,而海航投資2016年度淨利潤爲負,因此放棄。且海航投資表示,海航集團持續推進各項資產處置事宜,爲有效推進華安財險收購計劃,海航投資於 2019 年 8 月提前爲關聯方就本次收購提供了擔保。

截至 2019 年末,擔保責任尚未完全解除。海航投資將以擔保涉及的資金,用於收購華安保險部分股權。海航投資間接控股股東海航集團正在推進完成包括但不限於資產收購等相關工作,以解除擔保風險。

“質押資金進行擔保的決策,是在海航集團的統籌下,由上市公司以自己的資產來爲大股東關聯方提供借款擔保,這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大股東佔用上市公司資金的嫌疑,大股東享有資金的收益,而上市公司承擔資金的風險。鑑於目前海航內部的資金問題,交易所關注上市公司的資金能否從關聯方安全拿回”,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向藍鯨保險分析指出。

海航繼續剝離金融資產,華安保險航旅險業務或臨調整

“海航投資目前已持有華安財險 7.14%股權,通過此次交易後,公司將持有 14.88%股權,華安保險屬優質標的,增持其股權有利於帶來投資收益,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提升其風險抵禦能力”,這是海航投資所表述的增持原因。

那麼此筆股權交易,對於海航投資及華安財險而言,分別將有怎樣的影響?

藍鯨保險注意到,根據截止2019年末華安財險的財務數據,按照7.74%收購比例計算華安財險相關數據,佔海航投資2019年報表的比例情況來看,華安財險總資產與淨資產分別佔海航投資23.54%、8.9%,營業收入佔比則高達493.25%,對於海航投資而言,構成重大資產重組。

從2019年業績情況來看,海航投資實現營收2.13億元,同比下降20.9%;實現歸母淨利潤2999.2萬元,則同比縮減91.40%。

“對於海航投資而言,保險牌照是目前稀缺的金融資源,如果上市公司能夠增強對保險牌照的話語權,是可以提高資產的價值,也改善上市公司的資產質量”,沈萌向藍鯨保險分析指出增持華安保險股權的長期影響。

再來看華安財險的業績情況,近五年來,華安財險保險業務收入持續上行,從2015年的87.65億元,逐年增至2019年的145.78億元,2019年同比增速爲17.79%;淨利潤方面,2015年至2018年,華安財險淨利潤逐年下行,在2015年至2017年分別實現7.63億、2.92億、0.42億後,2018年淨虧損2.32億,但在2019年扭虧爲盈,實現1.59億元淨利潤。

淨利潤回暖,一方面是基於投資收益的提升,華安財險2019年投資收益實現5.41億元,同比增長102.6%;另一方面則在於成本的控制,2018年華安財險主要車險業務實現保費收入103億元,承保虧損6.77億元,2019年車險業務保費收入提升至106億元,承保虧損則實現明顯縮減,達到3.77億元。

此前,華安財險曾向藍鯨保險表示,正在採取措施突破車險業務桎梏,如在渠道方面與螞蟻車險分、中保車服進行合作;引入精算諮詢公司進行業務風險成本的分析與把控,從2019年數據來看,已顯成效。

而另一方面,華安財險則強調了對航旅險業務的看中,從此前動作來看,包括與烏魯木齊航空有限責任公司合作、受讓業務範圍涉及通用航空運營整個產業的揚子江保險經紀有限公司55%股權。華安財險曾對藍鯨保險表示,其具備價格低廉以及一定的航旅業務經驗與渠道資源。海航系股東,正是華安財險強調的優勢之一。

只是,近兩年來,海航陷入流動性危機,開啓非主業資產處置之路,將所持華安財險股權出讓,或也正是處置金融資產的動作之一。

“此次股權調整,或是對於海航內部各企業之間複雜關係的進一步梳理,從而爲下一階段海航進行重大資產處置做準備,將各個板塊進行業務歸總”,沈萌向藍鯨保險分析指出,“從海航目前的資金壓力來看,金融板塊可能被剝離,華安財險與海航的關聯度有所降低,海航投資與航空業也缺少資本連接,當海航資本退出股東之列,華安財險可能就會進一步拓展財險新業務,而非侷限於航旅險”。

“航旅險類產品,具有單價低、復購率高的特點,進入這一市場的險企需有戰略定力,明確該類產品短期內難以迅速拉昇險企的保費規模和水平”,保險業內人士向藍鯨保險提醒道。而從華安財險目前的主營業務來看,航旅險也暫未顯明顯成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