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30天備戰換1天大賣,廣告費暴增,雙十一的品牌商賺得還多嗎?

點擊看電商原創好文章

2135億!雙十一新紀錄誕生!

雙十一,這場一年一次的購物狂歡終是在一片慶祝成交額首次突破2000億的歡呼聲中落下帷幕!

與去年相比,2018年天貓雙十一的成交額增長了約27%,一舉突破2000億元的大關,刷新紀錄!

不只是成交額,天貓雙十一還刷新這些紀錄:

快遞訂單在當天突破10億件,宣佈10億包裹時代正式到來;天貓上當天成交額破億的品牌商家多達210家,比去年要多增43家!

其中,在前30分鐘做到成交額破億就有30家,其中,優衣庫還只用了35秒

可見,今年雙十一的銷售確實是實現了暴增,創下歷史新高,但實際上,與去年相比,年增長率卻只有27%,創歷史新低。

很多的品牌商也是如此,表面的成交額都有所增長,相當喜人,但與前幾年一比就會發現增長率可就不喜人了,越來越低了。

今年以16.9億元成交額進入天貓雙十一“億元俱樂部”的TCL就是這樣的,雖是完成了設定的成交額目標,但在增長率上還是比不上前些年,只有18.18%。

最令人焦慮的一點是,在這樣的購物狂歡裏,他們要持續實現增長,所投入的就要比過去多得多!

雙十一預熱期拉長

自雙十一購物節創立以來,已經走過了10年,更是一年比一年火熱,預熱期也是越拉越長。

到2018年,雙十一的預熱可是在剛進入10月份就悄然拉起。據瞭解,許多微信、微博KOL的檔期便是在這個時候被搶定完了。

更有一些專爲品牌商提供營銷服務的代理公司,早在2個月前就開始着手相關工作。

這些都是品牌商背後在進行的,消費者早期是無法感覺到的。

但實際上,雙十一的預熱期確實是越來越長。

像今年的雙十一,在“組隊點贊集能量”分紅包活動在10月20號開啓,消費者便開始體驗到雙十一即將到來的緊張感,開始各種加購物車,參與各種活動獲得紅包。

同時,線下的各種海報廣告還開始在街頭、地鐵站內、公交站臺亮相。

然而,這一切卻是愈加令品牌商焦慮,期限拉長,廣告的投入必然要增多,但能否達到預期效果卻很難說。

流量愈貴,轉化不易

說白了,雙十一就是將所有流量都集中在一天、在天貓淘寶上,然後用大折扣的價格來刺激消費者慾望爆發,就是一場大型的電商平臺以及品牌之間的流量之爭。

現今,令品牌商們焦慮的是,流量越來越貴,轉化越來越難,要想有增長,那就需要投入更多,支付更高的廣告費

經過十來年的發展,電商平臺的流量紅利期已然過去了。全球權威的市場研究機構eMarketer的相關數據顯示,中國電商的發展正在放緩,預測消費者在2018年整年的網購將會下降5%

同樣的,隨着雙十一購物節的發展,消費者漸漸從以前瘋狂“剁手”的狂熱中清醒,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思考“雙十一真的就會便宜很多嗎?是否值得去等着、熬着買?”等問題。

更有數據證明,在年中的618購物節裏,與去年相比,一快消品品牌的店鋪流量就下降了50%。

諸如此類還有很多,都是廣告費等該投的都投了,該上的位置也都上了,但就難以達到預期流量。

現下的情形,即便是流量不減少,隨着競爭者日益增多,每個品牌商家能搶到的流量只會越來越少,從而使得流量變得越來越貴。

就拿奶粉品牌來講,之前只有那麼3、4個品牌在競爭,現在至少也有10個左右,競爭日益激烈,不得不依靠投入更多的廣告來搶流量。

單單獲得流量,要是沒有成功轉化,也就是消費者在看到廣告後進行點擊卻沒有下單,那就都是“假流量”

這樣的“假流量”是沒法帶來銷量的提高和營收的增加。

目前,效果轉化最佳的還屬電商平臺內的廣告,所以,品牌商們都把主要精力、預算放在電商渠道上,且逐年增加。

數據顯示,在淘寶上,一整年近65萬場的購物直播裏,轉化率達到了50%以上。

而在雙十一的淘寶直播上,品牌商的投入都是成倍增長的。據廣告代理商透露,有客戶在去年雙十一投了100萬,今年的預算則是增加了4倍,將投入400萬。

一衆品牌都看到這樣的效果,自然是要爭着、搶着來佔位了,廣告費也就在這樣的競爭中激增。

如今的賺錢關鍵——降低獲流成本

廣告費用激增,投入日益增加,流量分流嚴重,要想在這樣的電商環境下賺到錢,品牌商們又該如何做呢?

最主要的就是儘可能地去降低獲取流量的成本。

1

尋求多個流量來源入口

在現在的互聯網環境下,電商流量的入口不僅限於天貓淘寶、京東等主要電商平臺,想微信、微博、今日頭條等都可以是相當不錯的站外信息流入口。

就像微博上有專門發放優惠券的賬號,消費者往往只需點擊其發的鏈接,便可以領取優惠券且下單購買。

在優惠券的刺激下,這樣操作下的轉化率還是不錯的。

現在,就連抖音這樣的短視頻平臺上都有了各種外部購物鏈接。

未來,這樣的流量入口只會越來越多,業態多元化,品牌商們需緊密關注着,及時接入。

2

建立私有流量池

增加流量來源,說到底還是在圍着別人的流量平臺打轉,限制條框會比較多。

能自行建立起自己的流量池,纔是最根本的長遠解決之法。

品牌要是有了自己的流量池,那就是誰也拿不走的,全憑自己運營。

就像雷軍和米粉、羅永浩和錘子粉絲之間的關係,是其他平臺難以撼動的,其他平臺至多也就是一個供兩者互動的工而已。

結語

總的來講,面對暴增的廣告費,品牌商們要想真的繼續賺更多,關鍵還是要建立起私有的流量池,培養儘可能地多的忠實用戶,將品牌打造成一個能持續輸出內容的IP,完善從流量入口到流量持有再到流量使用的運營系統,才能擁有真正的競爭優勢,持續賺錢!

作者:魏無忌

編輯:Asu

聲明:本文屬於電商觀察網(ID:guancha5)原創文章,轉載請後臺留言。歡迎轉發,未經授權私自轉載一定舉報底!

好文推薦

1.剛剛,馬雲祭出“拼團”神器,拼多多慌了!

2.成本3塊賣70 ,除了澱粉就是毒藥,這些網紅保健品你還敢喫嗎?

3.一包榨菜他賣出15個億,還撐起上百億市值!憑什麼?

4.50億疫苗女王跌落神壇,揭祕高俊芳的隱祕發家史!

5.他曾“騙”了馬雲10億,10年後還了4500億,從騙子到大師,他是如何成功的?

主編強烈推薦您收藏這個號↓↓↓

電子商務頭條

微信號:ecnews88

專注電子商務,專注新媒體!

↑↑↑長按二維碼 一鍵收藏

:請點上面公衆號圖片或名稱收藏這個優質原創公衆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