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都知道,老年人的日常飲食離不開各種粥類食品,比如大小粥、小米粥以及玉米粥。而且在中醫養生方面,喝粥有益身體健康,促進長壽的記載也非常地多。那麼,如何喝粥更好呢?下面我和大家聊一聊關於粥的這些話題,給大家推薦幾款粥,這樣喝粥竟然能治病,大家趕緊收藏吧。

國外有一篇文章曾經強調喝燕麥粥有助降低血脂,減少心臟病風險。事實上,喝粥的好處遠不止於此。國人上千年的食粥歷史證明,喝對粥可養生防病。

粥療記載已有千年。“中國人喝粥的歷史至少有2000年以上。”專家說,古籍中早有體現,《周書》就曾提到,自黃帝時起,人們開始“烹谷爲粥”。歷代文人也對粥有着別樣感情。唐代白居易有“粥美嘗新米”之詩;蘇東坡喝粥後寫下佳句:“身心顛倒不自知,更知人間有真味”;近代作家孫犁常年喝玉米粥,稱“冬天在熱炕上捧喝熱粥,是人生一大享受。”相對其他食物,粥的優勢明顯:製作簡單、能滋補、易消化、養腸胃,且因五穀肉菜皆可入粥,味道全、營養豐富。

專家表示,喝粥助人長壽的例子歷史上很常見。南宋陸游在古稀之年,不僅齒牙完堅,且耳聰目明,最終活到85歲,就與愛喝粥有關。陸游一生視粥爲養生妙品,他在《食粥》一詩中說:“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眼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中醫對粥的青睞,體現在很多防病治病的方劑中。在醫聖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中,粳米就是一味常用“藥”。張仲景會讓患者服藥後再喝熱粥,發汗以促進藥力發揮。他強調以“糜粥調養”,這對疾病預後和虛弱病人的保養有積極作用。藥王孫思邈《千金要方》中也有不少關於藥粥的記載,其《食治篇》中稱,粳米能“養胃氣,長肌肉”。

不同配料,各有所長。粥,兩個“弓”夾着一個“米”,意指粥應以五穀爲基礎。專家指出,選擇不同的煮粥原料,可實現不同食療效果。

大米粥。專家說,大米粥對五臟的保養作用較爲均衡,適合絕大部分人羣。糯米作爲大米的一種,含有較多黏質,補氣作用更好。

小米粥。小米養心和胃,對胃有一定養護作用,且有助安眠。對老人、病人、產婦來說,小米粥是理想的滋補品。

玉米粥。研究證實,玉米中除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胡蘿蔔素外,還含有核黃素、鈣、鎂、硒及多種維生素,有助預防心臟病、高血壓、高脂血症。

紅薯粥。紅薯能養胃健脾,預防便祕。脾胃不好的人,適合加紅薯煮粥。

燕麥粥。堅持喝燕麥粥,有助於降低“壞”膽固醇水平,防治高脂血症。哈佛大學研究證明,每天喝一小碗粗糧粥,如燕麥粥,可延年益壽。

專家強調,粥雖以五穀爲主,但不能僅限於此,還應配以豆、菜、肉等,既增加營養,合理搭配食材還能增強保健效果。周迎春推薦,在五穀之外,加入紅豆、紅棗、蓮子、桂圓,可增強養心、補血效果;加入黃豆、山藥、山楂、白豆,利於健脾胃;綠豆、枸杞則能使養肝、護肝功效增加。最後,專家提醒,喝粥一般以熱粥爲好,特別是助發汗、促病癒時。粥雖好,但只建議每日一餐,不要過多。糖尿病病人儘量少喝,以防血糖升得太快。

以上講述了喝粥的歷史以及在養生食療方面的功效,許多人都有早晚喝粥的生活習慣。不過,粥雖然好也應當一些喫法,以上給大家講了煮粥的不同原料,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選擇熬粥的方法,而且這樣喝粥竟然能治病。如果常喝這些粥的話,既養生又暖胃。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