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前的幾天有個朋友選擇了一大堆股給我看,說是這個概念那個概念,其實看到最後我發現竟然是一堆的垃圾,我看一家公司從來不看股價的位置高低,只看資料庫每股收益在0.15元之下的,特別是持續幾分錢的就基本從我的視野裏消失了,然後再看下股價看起來位置很低,只有幾塊錢,而實際上趨勢最近幾年持續向下走,一般這種走勢多說明公司的基本面非常一般或者說很差的,股價逐漸向下走說明資金是在賣出的,也就是不被市場所看好,你爲什麼還要關注呢,持續向上走或者不斷的新高的公司,多是資金買出來的,資金爲什麼買,還是企業的業績優秀的結果,這裏說個例子啊,不是個股推薦,我記得隆基股份股價在很低位的時候,大概價格在26元時候我發現盤面有異動,覺得不一般,沒想到當天晚上就發佈了業績,結果是大幅度增長,隨後股價持續向上,目前已經到31元左右了,距離上次的高點差4元,這就是白馬股和績優股的好處,他能下去,遇到危機的時候能向下,然後危機過後能很快的恢復到高位,基本是套不住你,好股一般套的是時間,不會徹底的套住你,垃圾股基本上讓你買進去的那天就沒有出來的機會。從資金供給層面來說,這的確是利好,對市場有極大的心理支撐作用,而實際上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你想想在疫情的當下,全世界基本都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外資這個時候實際上是相對謹慎的,這幾天你可以從滬港通的資金進入市場的節奏看,幾乎沒有前面的大筆買進了,每天的量都是微服的,說明了資金對接近2900點還是心有餘悸,我估計此時即便是把QFII全部放進來也未必會立即買入A股,全球經濟這麼情況,資金大說避險的情緒都比較重,所以說這個時候外資對市場的影響力是會大打折扣的。

很多人覺得昨天有一個利好,那就是取消了QFII的投資額度的限制,什麼叫QFII大概一些人不知道,就是國外的資金可以直接投資A股,以前對這個是有所限制的,比如說每年達到多少額度就不讓投資了,現在徹底的鬆綁了,你想投資多少就多少。

從資金供給層面來說,這的確是利好,對市場有極大的心理支撐作用,而實際上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你想想在疫情的當下,全世界基本都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外資這個時候實際上是相對謹慎的,這幾天你可以從滬港通的資金進入市場的節奏看,幾乎沒有前面的大筆買進了,每天的量都是微服的,說明了資金對接近2900點還是心有餘悸,我估計此時即便是把QFII全部放進來也未必會立即買入A股,全球經濟這麼情況,資金大說避險的情緒都比較重,所以說這個時候外資對市場的影響力是會大打折扣的。

不過有一點你倒可以去觀察,外資參與的是白馬股和藍籌股,這一點在理念上和國內的公募基金是相似的,以及滬港通等,大家都是價值投資,那麼今天你可以去觀察一下這些相關品種的走勢動向,看看有沒有起來的可能,有些在低位的根據放量情況可以觀察。

不只是外資對白馬和藍籌比較喜歡,而事實上白馬股走勢已經證明了的確是效率最高的,這裏我們不說茅臺啊、五糧液之類的已經新高了,就是從地下反彈以來,雖然指數目前還在2850點徘徊,但是這些品種幾乎都已經新高了,我看到了除了白酒之外大批品種目前幾乎都把之前市場挖坑的部分快填補完了,這就是資金的看好效應,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現在幾乎每天都有幾十只ST品種跌停,而且有些業績不好的,也是持續下跌。

此前的幾天有個朋友選擇了一大堆股給我看,說是這個概念那個概念,其實看到最後我發現竟然是一堆的垃圾,我看一家公司從來不看股價的位置高低,只看資料庫每股收益在0.15元之下的,特別是持續幾分錢的就基本從我的視野裏消失了,然後再看下股價看起來位置很低,只有幾塊錢,而實際上趨勢最近幾年持續向下走,一般這種走勢多說明公司的基本面非常一般或者說很差的,股價逐漸向下走說明資金是在賣出的,也就是不被市場所看好,你爲什麼還要關注呢,持續向上走或者不斷的新高的公司,多是資金買出來的,資金爲什麼買,還是企業的業績優秀的結果,這裏說個例子啊,不是個股推薦,我記得隆基股份股價在很低位的時候,大概價格在26元時候我發現盤面有異動,覺得不一般,沒想到當天晚上就發佈了業績,結果是大幅度增長,隨後股價持續向上,目前已經到31元左右了,距離上次的高點差4元,這就是白馬股和績優股的好處,他能下去,遇到危機的時候能向下,然後危機過後能很快的恢復到高位,基本是套不住你,好股一般套的是時間,不會徹底的套住你,垃圾股基本上讓你買進去的那天就沒有出來的機會。

今天就說這麼多,我所說的邏輯究竟有沒有道理,各位自己好好去想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