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市通過市級推行扶貧超市“愛心循環”模式、鄉村推行“星級評定”“愛心積分制”,圍繞市縣示範引導建、幫扶單位投資建、村幹隊員協同管,創建了扶貧系統牽頭建、幫扶單位全資建、建村委單位聯合建、縣鄉兩級統籌建四種模式,現在全市愛心扶貧超市已超過810個,覆蓋了所有貧困村,有效激發村民們脫貧致富內生動力。2018年年初,市扶貧辦、長治銀行等單位聯合在我市主城區繁華地帶開辦了全省首家扶貧愛心超市,搭建一個面向全市貧困農戶的公益銷售平臺。

精準扶貧!

全市810多個“愛心超市”激活內生動力

農家“土貨”讓村民腰包鼓起來

“走,咱們一起去‘愛心超市’兌禮品去!”近日,長治市平順縣西賽村村民白保平與鄰居結伴,有說有笑地去往村裏的“愛心超市”。走進超市,貨架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生活日用品,白保平揣着幾張積分券,不用花錢就兌換到自己所需的物品。

小小愛心超市,扶貧又扶志

從商品種類上,西賽村“愛心超市”與一般超市並無二致,毛巾、牙刷、洗臉盆、衛生紙、洗衣粉……但和其他超市不同的是,這些物品來源不是靠商品批發,而是由愛心企業捐建的。村裏制定了積分兌換制度,每月評比一次,一分抵一元錢,每週一大家都可以拿積分券來扶貧超市兌換生活物品。

五穀雜糧、核桃、紅棗……在長治雙創夢工廠,也有一間西賽村愛心美德扶貧超市,搭建起了村民們銷售自家土特產的平臺,有效解決了村裏農產品的銷路問題。爲了保證產品銷售質量,扶貧隊和駐村幹部從種植、加工、包裝上全程參與和監督,最後通過審覈後纔會上架銷售。

武鄉縣故城鎮五峪村貧困戶郝福興,提着從扶貧超市以折扣價買的豆奶粉樂開了懷

眼下,我市脫貧攻堅已進入攻堅拔寨的關鍵時期,如何從思想上拔掉“窮根”是難題,要讓貧困羣衆認識到脫貧致富關鍵靠自己,變“要我脫貧”爲“我要脫貧”。在此過程中,我市創新實踐,凝聚社會幫扶力量,通過開辦扶貧愛心超市,激發羣衆內生動力參與到脫貧攻堅工作和建設美麗鄉村中來。

老百姓在上黨區愛心超市內選購家裏所需的菜品

2018年年初,市扶貧辦、長治銀行等單位聯合在我市主城區繁華地帶開辦了全省首家扶貧愛心超市,搭建一個面向全市貧困農戶的公益銷售平臺。線下設愛心超市實體店,線上建京東長治扶貧館,截至目前,市級扶貧愛心超市銷售額已超過百萬元。

上黨區愛心超市店長在爲顧客耐心地講解產品

今年7月份,位於平順縣境內的長平高速虹梯關服務區扶貧超市投入運營。這個佔地90平方米的扶貧超市銷售沁州黃小米、靈芝盆景、花椒芽菜等150多種特色農產品。依託高速公路服務區人流、車流密集,信息流通快速的優勢,打造“服務區+扶貧超市”模式,帶動更多貧困戶脫貧致富,這也是我市助力精準脫貧的有益探索。

目前,我市通過市級推行扶貧超市“愛心循環”模式、鄉村推行“星級評定”“愛心積分制”,圍繞市縣示範引導建、幫扶單位投資建、村幹隊員協同管,創建了扶貧系統牽頭建、幫扶單位全資建、建村委單位聯合建、縣鄉兩級統籌建四種模式,現在全市愛心扶貧超市已超過810個,覆蓋了所有貧困村,有效激發村民們脫貧致富內生動力。

記者 丨 《上黨晚報》丁德令

圖片 丨 市扶貧辦供圖

編輯 丨 秦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