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不坏

我一直认同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个观点,多运用表扬、奖励、赏识的手段来教育孩子。

只要大人和孩子有了健康的沟通方式,多赏识他们,包容他们,给予他们肯定,降下身份做孩子的朋友,将不难发现,其实孩子并不那么坏。

“你为什么把苹果丢掉?”

“因为它烂了。”

“烂了?把烂的地方切掉,它还有一半是好苹果,你把它丢掉就什么也没有了。”

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孩子身上有一点缺点和坏毛病,大人就把他拉到坏孩子的黑名单里,完全放弃对他的教育,那他就有可能真的变成一个坏孩子。如何拯救一个烂苹果,或者说如何防止苹果继续腐烂,这是每个家长和老师应该好好思索的问题。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杰丝·雷尔评论说:“称赞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但是我们大多数的人,只是敏于躲避别人的冷言冷语,却吝于把赞许的温暖阳光给予别人。”

《三字经》里的第一句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没有哪一个小孩与生俱来就是一个坏孩子,他们降落人间的时候都是一个纯洁善良的小天使。可到底是什么使得我们的白天使逐渐地染上了污泥,堕落成为黑天使?

当老师和家长批评犯了错误的学生是坏孩子,是烂苹果时,往往有些孩子不会沉默不语,他们会理直气壮地反问:“小孩子都是由大人来教的,如果我们是烂苹果,你们有没有想过,是谁让我们变烂的?”

听到这些话,大人的反应就是,这些孩子简直就是天生的坏性子,无可救药。这些讽刺性的对白,就像一面镜子反射出生活中的问题家庭。

问题家庭和问题学校对孩子的教育都有影响。

从家庭教育来讲,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的身上无处不是父母雕琢过的痕迹;从学校教育来讲,学校是孩子离开父母的怀抱后踏入的第一个小型的、模拟的“社会”。

无论是孩子与家长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又或是家长与老师之间,都需要沟通。用电影《小孩不坏》中小杰利的话来说,“大人经常以为和孩子说很多话就是沟通了,其实他们都是自言自语,而孩子通常都是假装在听,然后一边听,一边出,他们到底有没有听进去大人不管,只要他们有讲就行了。有时候,孩子被大人的话语淹死了他们还不知道。”

原本,孩子很想向家长解释他们的行为,可是无论他们说什么都会被骂,所以,慢慢地他们就变成了“哑巴”。

我一直认同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个观点,多运用表扬、奖励、赏识的手段来教育孩子。如果孩子不小心做错事,但是他的出发点是好的,这时候请不要用惩罚去教育他,毕竟家长惩罚孩子的目的就是为了教育孩子,那为什么不用包容去寻找他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呢?

有一位爸爸上班的地方有点远就买了一辆摩托车,他非常爱惜,每天都会精心地清洗它。5岁的儿子总是跟着爸爸一起清洗,爸爸也为有这么一个体贴的儿子备感欣慰。

有一天,爸爸下班后感觉累了,就没有清洗车子,尽管上面有些脏了。

儿子看到了,就想背着爸爸一个人把车洗好。他怕抹布洗不干净,就想到了妈妈平时刷锅用的钢丝球,于是便跑进厨房找。当他洗完车以后,发现车子上面出现了很多划痕,他赶快找来爸爸,一边哭一边向爸爸道歉。

爸爸看见新车被儿子“洗”成这样,心痛得不得了,很想冲儿子发火,但他又很爱自己的儿子。

“我要不要暴打他一顿,或者是狠狠骂他几句来发泄我心中的怒火呢?”

“不,你不能,他是你最疼爱的儿子,他可是为了帮你才犯了这样的错误,他不是故意的。”

父亲在房间里平下心来,走出房间把正坐在地上哭泣的儿子拥入怀里:“傻孩子,谢谢你帮爸爸洗车,爸爸虽然爱车,但更爱你。”

每个人都有自己优越的地方,至少也有他们自以为优越的地方。在其自知优越的地方,他们固然喜欢得到他人公正的评价,但在那些希望出人头地而不敢自信的地方,他们更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