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寒冬季,房企高管壓力崩不住,掀起離職潮。

最新的一例是,11月11日這個歡樂購物的日子,帶領融信跨入千億的男人離職了,他就是融信中國執行總裁吳劍。

樓市資本論看來,當前形勢下房地產高管離職潮,或與市場壓力有關。作爲一名元老級高管,吳劍離職折射出融信高槓杆、高增長背後的經營阻力,正在改變前幾年的規模化擴張,進行戰略回調。

1

融信幹了十四年的元老重臣

吳劍面相平實,一副金邊眼鏡讓他看起來異常的斯文,低調的性格彰顯無遺。

吳劍今年47歲,1990年代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工業與民用建築系,浙江大學結構工程碩士。他的工作履歷非常簡單,1994年-2004年供職於福州市建築設計院,在這十年裏,先後出任工程師、主管工程師及副總工程師。

2003年,歐宗洪成立融信集團,次年3月,即邀吳劍加盟。吳從設計做起,帶領融信在福州、廈門等地打造出不少標杆項目,建立了融信的產品基礎。

吳劍2012年開始擔任融信集團副總裁,2014年12月正式出任融信中國執行董事、執行總裁。直至離職,執掌融信前後近四年。

在這期間,融信先是在2016年1月成功登陸港交所;接着將總部遷至上海,豪擲百億,拍下創紀錄的靜安地王。

吳由此一戰成名,帶領融信開啓全國化規模擴張,並在三年裏實現了驚人的三級跳,銷售規模連續翻番:從2015年119億元增至2016年246億元,再增至2017年502億;2018年預定銷售目標1200億,前十個月已達946.3億元,同比增長169%,離千億規模僅差一小步。

可以說,融信從百億規模迅速躍升到千億級房企,作爲地位僅次於老闆歐宗洪的元老重臣,吳劍功不可沒。

據說,吳在融信年薪660萬元人民幣,主要負責規劃公司策略,協助歐宗洪管理集團日常運營,並監督銷售與營銷部門,地位僅次於老闆歐宗洪。

吳本人十分低調,在融信的14年裏,除了業績會等重大場合,鮮少露面。這次離職,融信方面稱純系吳個人原因。此前,吳劍曾以家裏有事爲由,多次申請離職,最終才獲董事會批准。

對於離職後的去向,吳劍稱將會“休息一段,陪伴家人”,暫時沒有透露更詳細的工作安排。

2

負債1532億,高槓杆亟待化解

連續三年超過100%的迅猛擴張,吳劍在給融信創造出巨大發展空間的同時,也在某種程度上透支了公司體力。

他去職後留給融信的,除了臺前風光的近千億銷售業績,還有臺後高企的1500億負債。

半年報顯示,截至今年6月30日,融信總資產1863億,總負債1532億,總資產負債率82%。淨資產負債率更是高達140%,雖然比去年末的159%下降了19個百分點,但仍處於風險高位,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融信1年內到期債務爲210.54億、1到2年到期的債務有289.88億。而截至2018年6月30日,公司在手現金及銀行餘額共計203.07億,難以覆蓋短期債務。

對高企的債務風險,融信早在年初就有所察覺並注意防範,確定以“保盈利”和“降槓桿”爲首要目標,平衡發展,實現有質量的穩健增長。據此,公司計劃在2018年年底將淨負債率降至100%以下,2019年年底控制在65%左右。

上半年,融信的拿地步調明顯放慢,僅收購了14宗地塊,總建築面積約爲248萬平米,平均成本約5383元/平方米。截至2018年6月30日,融信土地儲備的總建築面積約爲2520萬平方米,其中約220萬平方米爲持作出售已竣工物業,約1720萬平方米在建,約580萬平方米持作未來開發。

經過半年努力,融信的淨負債率到年中時降至140%,但距100%的目標還有不小距離。CFO曾飛燕表示,融信會通過控總債、放寬投資等方式繼續降低淨負債率。

融信目前土儲平均成本爲6568元/平方米,而其住宅產品的平均售價超過21000元/平方米,應該說戰略回調的餘地還是很大的。

樓市資本論注意到,在年中發佈會上,歐宗洪直言“高增長是比較危險的事情”,融信不會刻意追求增長速度,也不在乎行業排名,“我更關心的是公司高質量增長。”

在實現高速擴張、承受階段性負債壓力之後,融信當如何平衡發展、實現高質量工增長,在繼續全國化擴張的同時,讓資金風險在安全邊際軟着陸?

這是吳劍留給繼任者的棘手難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