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一說一,司馬炎的兒子可不少,如果司馬衷真是個傻子,司馬炎會立他爲太子嗎。再加上諸葛亮全權把持朝政,雖然目的是好的,但不得不說,劉禪的確沒有親自辦事的機會。

說出“何不食肉糜”的晉惠帝司馬衷,以及說出“樂不思蜀”的阿斗劉禪,他兩是真傻嗎?至少沒有當時的正史史料記載,說這兩皇帝是智商有問題,所以真傻的確不至於。那麼他兩哪個更笨一些呢?還真不好說,因爲這兩著名的“傻子皇帝”,其實都不過是個背鍋的。

首先我們來說一說劉禪。劉禪是三國時期蜀漢政權老大劉備的兒子,小名阿斗,因爲太過爛泥扶不上牆,又有了“扶不起的阿斗”之稱,表示就算有諸葛亮等名臣全力輔助,還是昏庸無能。

那麼劉禪是真的那麼昏庸無能嗎?不一定,他的確沒啥大才華,但至少不算笨。首先劉禪一直沒有受到過太好的教育,他老爹劉備是個不將子女妻妾放在眼裏的人,每次都是丟下老婆孩子先跑,不然哪來的趙雲兩救幼主典故?

由此看來,劉禪小時候不僅風裏來雨裏去,還沒有長輩的關心。有人估計要說,那劉備不是給劉禪指了諸葛亮當輔政大臣嗎?可諸葛亮正是蜀漢滅亡的關鍵。諸葛亮此人,謀略有,中心有,但偏偏過於執拗。自身有才華的人不代表教孩子也教的好,看看他兒子諸葛瞻就懂了,雖然忠心,但同樣沒啥太大的才華。

劉禪小時候就不被當回事,等到他登基的時候,蜀漢老一批將領又全部去世,沒有新的將領頂上;再加上諸葛亮全權把持朝政,雖然目的是好的,但不得不說,劉禪的確沒有親自辦事的機會。

像是北伐戰爭,就是諸葛亮一意孤行非要發動的,五次北伐五次無功而返,甚至將自己的命都給搭上了。諸葛亮倒是走得乾脆,還留了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好名聲,卻不想此時蜀漢已是千瘡百孔,北伐戰爭消耗了太多人力物力,百姓民不聊生。

諸葛亮去世後,指定的姜維也是個死腦筋,繼續繼承諸葛亮的意志,不停發動北伐,最終的結果就是成爲了三國中第一個被滅的國家。“樂不思蜀”這個詞怎麼來的?當時劉禪都已經被俘虜了,曹魏也落入了司馬家之手。

有一天司馬昭問劉禪:“你會不會想蜀地啊?”劉禪這個時候寄人籬下,司馬家一家子都不是什麼良善之輩,他如果不回答:“此間樂,不思蜀”,還能回答啥?要說自己很想念蜀漢,然後等着司馬昭讓他一命嗚呼嗎?所以劉禪此人,沒人告訴他皇帝該怎麼做,他能夠擁有一定的保命急智,已經算是不錯的了。

比他更慘一些的是晉惠帝司馬衷。司馬衷的父親是晉朝的開國皇帝司馬炎,這司馬炎一開始是個好皇帝,但是到了後來也開始荒唐了起來,“羊車望幸”這個典故就是他給折騰出來的。晉朝皇室以及貴族的荒唐,在整個中國歷史上都很出名,包括王愷跟石崇鬥富,也是在這一時期。

司馬炎晚期這麼荒唐,能指望他好好教導自己的孩子嗎?肯定不能啊,更別說他一開始中意的太子並不是次子司馬衷,而是長子司馬軌,司馬軌不幸去世,這個皇位才輪到了司馬衷。有一說一,司馬炎的兒子可不少,如果司馬衷真是個傻子,司馬炎會立他爲太子嗎?

有人說司馬衷之所以能騙過司馬炎,是因爲皇后賈南風在背後輔導。那麼這就是要說的第二問題了,司馬衷成爲太子是公元267年,賈南風成爲太子妃是公元272年,5年時間還不夠司馬炎來判斷太子是不是傻子?

既然說到了賈南風,那麼就不得不給司馬衷伸冤一下,八王之亂的導火索是司馬炎埋下的,徹底引發八王之亂的,是賈南風,而賈南風又是司馬炎給司馬衷娶的皇后。可以說這其實從頭到尾都沒司馬衷啥事,他不過是個背景板。

那有人要說了,爲何司馬衷不能自己立起來奪權?因爲他奪不了。在一般人的認知中,司馬衷剛登基的時候,因爲過於癡呆,執政的是太傅楊駿。問題是不管司馬衷是不是真的傻,這執政的肯定都得是楊駿啊,因爲司馬炎後期就是被他囚禁在宮中的好嗎?

老爹留下的隱患,怪罪到兒子頭上,司馬衷這背鍋背得着實有點冤。後來賈家勢大,朝政又把持在了皇后賈南風手中,這司馬衷的確奪不回來。至於那句“何不食肉糜”,不正是證明了司馬衷從來沒有親自體驗過民生,一直都在被忽視嗎?

至少就跟他同一時代的人的評價,張泓說他:“太子不學。”衛瓘說他:“此座可惜!”《晉書》記載的是:“不才之子,則天稱大,權非帝出,政邇宵人”。從這些可以看出,司馬衷的確沒有什麼才華,也配不上皇帝的位置,但也的確算不上是個傻子。

無論是劉禪還是司馬衷,都不過是身不由己的棋子而已,畢竟天底下又有多少是能夠在被操控情況下,自學成才的天才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