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改款後的黃海旗勝則可以說是黃海最知名的產品了,相對於初代模仿國際二三線的韓國車企,新改款的旗勝目標變得更爲“遠大”,前代是“現代臉”、“起亞尾”的 組合,新款則是換爲了“奔馳臉”的設計,而這次車身不同設計的組合依然沒有違和感。比如黃海旗勝確切說下來,前臉翻版的現代勝達,而且尾部設計也是現代索蘭託式設計,儘管整體車身造型比例調整的較爲和諧,但還是給人極強的拼湊之感。

其實古今中外的汽車企業,都或多或少有那麼一段不堪回首的抄襲黑歷史,外部都有自主抄襲也不是稀奇事,這也是汽車產業起步較晚,有缺乏設計積累的客觀原因。在自主汽車大品牌經歷了原始積累、技術積累等之後,自然要擺脫複製粘貼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無論設計成果好看與否都是必然的一步。但那些本就底子小、實力弱、業績差的三四線自主汽車企業則很難有“翻身農奴把歌唱”的一天,創新不是瞬間完成的任務,只能恍恍惚惚地靠抄襲帶來的爭議熱點營銷自己。

衆泰這麼一位執着的車企不必多說,“粘貼界”的老手了,來來去去總談論它未免太沒有新意了。我們來聊一聊黃海這家老牌自主車企,要說它的歷史也是漫長悠久,軍工企業出身的黃海,曾經在我國建立初期之後的大大小小戰爭裏,貢獻了非常大的力量,開往前線的運載卡車很多都有它的功勞,甚至大名鼎鼎的自主之最——紅旗也和黃海汽車有段“姻緣”。

之後黃海在整車生產上走得越來越遠,在它發力民用乘用車市場之前,商用車就是黃海的主力業務,後來又順着改革開放的春風,融匯了海外先進的汽車技術,一度稱霸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客車領域。

也正是過分“癡迷”耕耘公共交通,加上各種綜合原因都導致黃海市場佔有率迅速降低,從盈利頗豐迅速變成虧損。而拯救黃海的方式便是將其納入後起之秀曙光集團麾下,後者正是如今黃海的母公司。

不過合併重組業務後的新黃海,主攻乘用車市場,但陸續推出的新產品都帶有明顯的抄襲氣。比如於2006年北京車展,第一次展示的翱龍CUV、旗勝CUV、大柴神皮卡,前兩者都撞臉韓國知名車企。翱龍CUV類似雙龍雷斯特、旗勝CUV則被韓國媒體明確指出抄襲現代勝達、而改款後的大柴神更是奔馳同款臉。

甚至細細品味黃海的諸多“原創”產品,借鑑手法運用的爐火純青,不僅僅是單方面的複製一款車。比如黃海旗勝確切說下來,前臉翻版的現代勝達,而且尾部設計也是現代索蘭託式設計,儘管整體車身造型比例調整的較爲和諧,但還是給人極強的拼湊之感。不過碩大的體型、國際範的設計更重要的是相對實惠的性價比,都使得黃海的產品在那個能被消費者接受的年代受到歡迎。

而改款後的黃海旗勝則可以說是黃海最知名的產品了,相對於初代模仿國際二三線的韓國車企,新改款的旗勝目標變得更爲“遠大”,前代是“現代臉”、“起亞尾”的 組合,新款則是換爲了“奔馳臉”的設計,而這次車身不同設計的組合依然沒有違和感。改款後的旗勝在國內市場的佔比較低,不過整個黃海乘用車在自主市場裏本就掀不起風浪。

爲求出路黃海便謀求將產品出口海外,其中朝鮮,便是各代旗勝的主要進口國。不過雖然乘用車市場不甚理想,但還有黃海商用車來給黃海託底,在2006年時黃海還引入德國MAN的技術,進一步鞏固了公共交通領域的地位,當然也進一步深化了黃海乘用車和商用車的差距。

依然說回黃海旗勝這款產品,後來新發布的黃海法薩特概念車款,依然是龐蒂亞克Torrent成熟產品的翻版,不過時隔三年後才正式推出其量產版。不過此時黃海又換了一位老師,定產名爲旗勝V3,此款車型是徹徹底底的雷克薩斯復刻品,無論是車頭車尾旗勝V3都照搬了老款雷克薩斯RX的樣式。雖然對品牌形象又是當頭一棒,但面對部分極高虛榮心的消費者,花一點小錢換標帶來的虛榮感或許的確“值”。

結語

要說技術基礎比較空虛的自主車企,黃海乘用車可能是代表之一,尤其是黃海的SUV產品,萬年不變的三菱技術發動機,雖然成熟但沒有技術吸引點。而四處搬運的外觀設計,也充分暴露了自主車企對原創設計的不上心、不自信,當然對這類模仿外觀買單的消費者也是一大助力。

相比乘用車市場,或許商用車尤其是皮卡領域更適合黃海,雖然黃海的諸多皮卡也有外觀借鑑,但近幾年新推出的諸如黃海N1等較爲原創的設計,爲重振黃海形象加力不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