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舉之戰是公元前506年,由吳王闔閭率領的3萬吳國軍隊深入楚國,在柏舉擊敗楚軍20萬主力、繼而佔領楚都的遠程進攻戰。在戰爭中,吳軍靈活機動,因敵用兵,以迂回奔襲、後退疲敵、尋機決戰、深遠追擊的戰法而取勝。此戰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以少勝多、快速取勝的成功戰例。

起因:公元前507年,蔡國國君蔡昭侯、唐國國君唐成公,爲報楚令尹子常的勒索和被拘三年之仇,背叛楚國,與晉、吳結盟,使楚北側失去屏障。公元前506年春,應蔡國之請,晉、齊、魯 、宋、蔡、衛、陳、鄭、許、曹、莒、邾、頓、胡、滕、薛、杞、小邾18國諸侯在召陵會盟,共謀伐楚。同年農曆四月,晉國又指使蔡國出兵攻滅楚之附庸沈國。楚國於同年秋髮兵圍攻蔡國。吳國君臣認爲傾全力攻楚的良機已至,決定以救蔡爲名,經淮道祕密繞過大別山脈,從楚守備薄弱的東北部突入楚境,對楚國實施打擊。

過程:首先是:吳軍奇襲:在吳王的帶領下,吳軍突然出現在出人的視野之中——楚人中計: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楚人急忙迎敵,最終中計失敗——最終吳國大獲全勝!

結局:吳軍攻佔郢都後,進行了屠城,到處燒殺搶掠,引起了楚人的仇恨。

楚昭王出逃後,先逃到雲夢,再逃到鄖國,鄖公之弟企圖謀殺楚昭王,結果楚昭王流亡到隨國,方纔安定下來。

伍子胥進入郢都後,尋得楚平王之墓,開棺並鞭屍三百,又尋找楚昭王。隨國收留楚昭王,闔閭命隨國交出,但隨國因爲占卜結果不利而拒絕。

申包胥得知伍子胥鞭屍,派人指責伍子胥,並於公元前505年春到秦國求救。秦哀公命大將子蒲、子虎率五百乘戰車聯同殘餘楚軍南下幫助楚復國,敗吳軍於沂,楚將子西也率兵于軍祥擊敗吳軍,秦楚聯軍也滅亡了吳的屬國唐國。此時,越國乘吳國內空虛發兵進襲吳都,夫概又企圖奪取王位,吳王闔閭被迫於同年九月撤離楚地,引兵東歸。楚國雖然復國,但元氣大傷,一蹶不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