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君主高度集权的古代封建社会之中,皇帝对于权力向来都是要大权独揽,将权力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尤其是从明太祖朱元璋时代起,为了防止外戚对于权力的掌控,对于皇后的选拔也制定了相当严苛的标准。这样的做法的确是无可厚非的,俗话讲利欲熏心是有一定道理的,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控制住自己对于权力的渴望。加上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因此皇帝所宠爱的女子就比常人更容易形成势力,制造出不利于朝堂稳固的事件。

防人之心不可无,在对权力的掌控问题上,古代的皇帝从来就没有轻易的放下自己那一颗警惕的心。比如历史上有名的孝顺皇帝乾隆,作为高度集权的代言人,这位孝子却是对自己的母亲也没有做到掉以轻心。后宫之中若凭地位相论,自然是皇后与太后二人位高权重,历史上出现的后宫干政以及外戚势力壮大也多与此二人有关,纵然太后很安分,乾隆对自己的母亲也是不得不防。

乾隆皇帝登基之初,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去防止太后干政。在他坐上龙椅的第三天,就向皇宫之中的所有宫人下了一道圣旨,表面上是讲为了防止太后操劳为政事忧心所有政治大事一律不许向太后禀告,更不容许太后身边的侍从讨论政事,这道圣旨其实却是很大程度上将太后与外界朝堂隔绝了起来。宫人们自然不敢违抗圣旨将政事过多的传达给太后,如此一来太后就会越来越少的参与到政治中去。乾隆此举意味实在太过明显,太后自然知晓其中是何种意义,此后便将爱好投入到了后来历史中所记载的旅游之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