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禮》一書含有豐富的治國思想,《天官》概括爲"六典"、"八法"、"八則"、"八柄"、"八統"、"九職"、"九賦"、"九式"、"九貢"、"九兩"等十大法則,並在地官、春官、夏官、秋官的敘官中作了進一步的闡述,詳密嚴謹,宏纖畢貫,對於提升後世的行政管理思想,有着深遠的影響。《周禮》是儒家經典之一,也被稱爲《周官》、《周官經》,其中論述的主要是周代的政治制度,主要內容便是設官分職。

《周禮》是儒家經典,十三經之一。世傳爲周公旦所著,但實際上可能是戰國時期歸納創作而成。

《周禮》、《儀禮》和《禮記》合稱"三禮",是古代華夏民族禮樂文化的理論形態,對禮法、禮義作了最權威的記載和解釋,對歷代禮制的影響最爲深遠。經學大師鄭玄爲《周禮》作了出色的注,由於鄭玄的崇高學術聲望,《周禮》一躍而居《三禮》之首,成爲儒家的煌煌大典之一。

《周禮》又稱《周官》,講官制和政治制度。《儀禮》記述有關冠、婚、喪、祭、鄉、射、朝、聘等禮儀制度。《禮記》則是一部秦漢以前儒家有關各種禮儀制度的論著選集,其中既有禮儀制度的記述,又有關於禮的理論及其倫理道德、學術思想的論述。

以人法天的理想國綱領《周禮》,西漢的景帝、武帝之際,河間獻王劉德從民間徵得一批古書,其中一部名爲《周官》。原書當有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等六篇,冬官篇已亡,漢儒取性質與之相似的《考工記》補其缺。王莽時,因劉歆奏請,《周官》被列入學官,並更名爲《周禮》。

《周禮》包含怎樣的內容與體例?

《周禮》是儒家經典之一,也被稱爲《周官》、《周官經》,其中論述的主要是周代的政治制度,主要內容便是設官分職。整本書總共分爲天、池、存、夏、秋、冬六篇,分別講述了“六官”的官名、職權、爵位、人員數目等內容。

天官冢宰,“掌邦治”,是六卿之首、百官之長,主要掌管天政務,以及王宮事務,以輔佐君王治理天下。它的屬官有62種,主要包括小宰、展人、夏採等。

地官司徒,“掌邦教”,也被稱爲 “教官”。其中,大司徒主要負責教育國內各個地方,以及王城內的民衆。它的屬官有18 種,包括小司徒、鄉師、鄉大夫、黨正等。

春官宗伯,“掌邦禮”,也被稱爲 “禮官”,主要負責宗廟祭祀,以及各種文化活動等。它的屬宮有70 多種,包括小宗伯、都宗人、家宗人等。

夏官司馬,“掌邦玫”,也被稱爲 “政官”,主要負責軍隊、步騎、兵卒、交通以及與各方諸侯交往等事宜,它的屬官有69 種,包括小司馬、軍司馬、輿司馬、行司馬、司勳等。

秋官司寇,“掌邦禁”,也被稱爲刑官。主要負責掌管律令、刑罰等司法事務,它的屬官有65種,包括小司寇、士師、鄉士、遂士等。

冬官司馬,也被稱爲“事宜”,主要負責工程建設,以及土地、水利等事宜,共有屬宮30 種。

學術與治術兼包

《周禮》一書,體大思精,學術與治術無所不包,因而受到歷代學者的重視,後儒嘆爲"非聖賢不能作",誠非無稽之談。所謂"學術",是說該書從來就是今古文之爭的焦點。漢代經籍,用當時通行的隸書書寫的稱爲"今文經",用六國古文書寫的稱爲"古文經"。漢初在孔子府宅的夾壁中發現的文獻,以及在民間徵得的文獻大多是古文經,而立於學官的都是今文經。

今文經與古文經的記載不盡一致,因而雙方時有爭論。漢代古文學以《周禮》爲大宗,今文學以《禮記·王制》爲大宗。爲此,《周禮》每每成爲論戰中的焦點,加之它傳授端緒不明,屢屢受到今文學家的詰難,如著名經師何休就貶之爲"六國陰謀之書";康有爲《新學僞經考》則指斥它出於王莽篡漢時劉歆的僞造。相反,褒之者如劉歆、鄭玄等則譽之爲"周公之典"。

儘管如此,《周禮》依然受到歷代學者的重視。唐人爲"九經"作疏,其中最好的一部就是賈公彥的《周禮疏》,受到朱熹的讚賞。清儒爲"十三經"作新疏,孫詒讓的《周禮正義》冠絕一世,至今無有出其右者。歷代學者圍繞《周禮》真僞等問題所作的種種考索,更是浩繁之至。

所謂治術,是說《周禮》作爲一部治國綱領,成爲歷代政治家取法的楷模。古人言必稱三代,三代之英在周。古人篤信《周禮》出自周公,書中完善的官制體系和豐富的治國思想,成爲帝王、文人取之不盡的人文。

《周禮》的許多禮制,影響百代。如從隋代開始實行的"三省六部制",其中的"六部",就是仿照《周禮》的"六官"設置的。唐代將六部之名定爲吏、戶、禮、兵、刑、工,作爲中央官制的主體,爲後世所遵循,一直沿用到清朝滅亡。歷朝修訂典制,如唐《開元六典》、宋《開寶通禮》、明《大明集禮》等,也都是以《周禮》爲藍本,斟酌損益而成。又如"左祖右社、面朝後市"的都城格局,成爲歷代帝王嚮往的楷模。

但歷朝都城,大都沿用前朝舊址,故其格局難以刷新。元始祖忽必烈建在北京建立元大都時,得以在金的上京附近重新規劃,乃以《周禮》爲範本,建立面朝後市、左祖右社的格局。以後,明、清兩朝不僅沿用不廢,還仿照《周禮》,建天壇、地壇、日壇、月壇、先農壇等,形成今日的佈局。朝鮮的漢城,同樣有面朝後市、左祖右社的格局,乃是海外依仿《周禮》建都的典範。

《周禮》一書含有豐富的治國思想,《天官》概括爲"六典"、"八法"、"八則"、"八柄"、"八統"、"九職"、"九賦"、"九式"、"九貢"、"九兩"等十大法則,並在地官、春官、夏官、秋官的敘官中作了進一步的闡述,詳密嚴謹,宏纖畢貫,對於提升後世的行政管理思想,有着深遠的影響。

《周禮》對官員、百姓,採用儒法兼融、德主刑輔的方針,不僅顯示了相當成熟的政治思想,而且有着駕馭百官的管理技巧。管理府庫財物的措施,嚴密細緻,相互制約,體現了高超的運籌智慧。書中有許多至今猶有生命力的,可以借鑑的制度。

歷史上每逢重大變革之際,多有把《周禮》作爲重要的思想資源,從中尋找變法或改革的思想武器者,如西漢的王莽改制、六朝的宇文周革典、北宋的王安石等,變法無不以《周禮》爲圭臬。清末,外患內憂交逼,爲挽救頹勢,孫詒讓作《周官政要》,證明《周禮》所蘊涵的治國之道不亞於西方。朝鮮時代後期的著名學者丁若鏞(號茶山),曾撰作三十萬言的《經世遺表》,主張用《周禮》改革朝鮮的政治制度。

任何一位空想家都不可能脫離現實來勾畫理想國的藍圖,《周禮》也是如此,在理想化的框架之下,作者利用了大量歷史材料加以填充。不過,作者在使用時往往根據需要作了加工和改造,這是讀《周禮》時必須注意的,這也正是此書的複雜之處。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責編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歡迎您原創投稿)

言而無信,不知其可

論語

薦語:《論語》集百家之說,近一家之言,關注論語,一起品讀儒家經典智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