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孩子的問題千奇百怪,常常出乎你的意料,可能你會覺得“天呀,這麼簡單的問題你也要問”,“這根本就不能算是問題”,但不管怎麼樣,對於孩子的提問,家長需要做到的回應就是要有耐心,儘量傾聽並認真回答。後來孩子們開始起鬨,鬆鬆也想到媽媽說男孩親了女孩就會有小寶寶,於是他心裏開始害怕。

重視孩子的提問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天生的幻想家,他們會帶着自己的夢想不斷地提出自己的問題,然後根據問題反饋給他們的信息再加以想象,提出新的問題。孩子就是在提問與回答中不斷成長的。

兩三歲直到上小學的孩子,都喜歡向父母提出“這是什麼”“爲什麼”一類的問題。有的孩子甚至爲了弄懂這些問題,會擺弄或是拆散一些玩具和物品。

有的父母缺乏耐心,不是不予回答,就是以訓斥或懲罰來結束孩子的提問行爲;有的問題家長也不明白,就含糊其辭地應付;有的父母雖然能給孩子講解,但由於方法不得當,孩子聽不懂,會理解錯誤,從父母不清楚的回答中得到一個錯誤的信息,從而做出錯誤的反應和行爲。

不要以爲小孩子什麼都不懂就可以在孩子面前打“誑語”,要知道,孩子是聰明的,也是最具觀察力和行動力的實踐家。

孩子在認識這個陌生世界的過程當中,會遇到很多疑問。如果這些疑問得到解答,孩子對這個世界也會逐步瞭解和熟悉。

記得剛上幼兒園時,有一天嘉雯問我她是從什麼地方來的,我說是晚上睡覺的時候,爸爸偷偷放進媽媽肚子裏的。

嘉雯在一次玩耍時碰見了一個大肚子叔叔,就問:“叔叔,你的肚子這麼大,是要生小寶寶嗎?”

“哈哈,叔叔是男人,只有女人才會有小寶寶。叔叔的肚子是喝啤酒喝的。”

後來,嘉雯在小區裏又碰到了一個大肚子的阿姨:“阿姨,你是要生小寶寶了嗎?”

“是啊!”阿姨覺得嘉雯很可愛。

“你和我媽媽一樣是女人,那你肚子裏的小寶寶是叔叔晚上悄悄放進去的,而不是喝啤酒喝出來的,是嗎?”

我和那位孕婦都被這個小傢伙的無厘頭給逗樂了。

孩子從一個未知的世界來到世上,對各種事物都有濃厚的興趣,對什麼都感到新鮮,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表現出對知識的渴望、追求和對新鮮事物的探索。他們認爲自己的父母是無所不知的,所以常常會提出一些自己疑惑的問題,期待父母的回答。

關於孩子提出的問題,父母應該給予正面的回應,而不需要說得那麼露骨,因爲他們還小。即使你很老實地告訴了孩子,他們還是不能理解,像我這樣的回答就可以了——我雖然沒有明確地說孩子是怎麼來的,但我告訴了孩子最基本的兩個特徵,就是爸爸和肚子。所以,孩子會認爲寶寶是從肚子裏出來的,這樣就不會讓孩子產生錯誤的信息。

心理學研究表明,提出問題是思維活動的起點,好奇心是對新奇事物所引起的一種注意,是對新奇刺激物的一種探究及反射,就是不斷接受新奇事物的刺激,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隨着孩子閱歷的增長和思維能力的發展,他們提出的問題也會從簡單到複雜,從個別的現象到事物之間的聯繫。這樣,他們懂得的東西就越來越多,直到可以自己尋求問題的答案。

由此可見,孩子的提問和好奇心、求知慾是極寶貴的思維火花。做父母的如果認識不到孩子的這種心理特點,以簡單草率的態度對待,就可能使孩子思維中純真的火花漸漸熄滅。

孩子好奇心重,愛問問題是他強烈求知慾的表現。父母應該怎樣回答孩子的提問,促進孩子的積極性和求知慾呢?

孩子一般有兩個“質問期”,這是他們最愛提出各種問題的時期。一個質問期孩子最愛問的問題是“這是什麼”;另一個質問期他們最愛問的問題是“這是爲什麼”。

同樣的問題,上幼兒園中班的鬆鬆問正在看電視的媽媽,自己是怎麼來的。媽媽順口答了一句:“男孩親了女孩就會生小孩,你就是這麼來的。”

在一次元旦節目的排練中,由於大家鬧得很厲害,一堆小孩子你擁我擠,鬆鬆被其他同學一推,嘴巴碰到了一個女同學的臉上。後來孩子們開始起鬨,鬆鬆也想到媽媽說男孩親了女孩就會有小寶寶,於是他心裏開始害怕。

晚上回到家,鬆鬆情緒非常不穩定,他甚至想象那個女同學大肚子的樣子。他又把小寶寶是怎麼來的問了一遍媽媽,媽媽的回答還是那樣,這讓他更加害怕。

鬆鬆就這樣在不安中度過了兩天,原本性格開朗的他開始變得心事重重,老師就把這件事告訴了家長。媽媽去了學校,當着老師的面問鬆鬆:“你這兩天爲什麼不開心?和同學鬧矛盾了嗎?”

鬆鬆搖搖頭。

老師說:“鬆鬆一直是個好孩子,有什麼不開心的,或者自己不能解決的事情,告訴老師和媽媽,我們會幫助你的,好不好?”

看着大人對自己的關心,鬆鬆怯怯地問:“是不是不管我做錯了什麼,媽媽都不會責怪我?”

“是啊,媽媽怎麼會責怪你,告訴媽媽到底是什麼事?”媽媽以爲孩子真的有什麼事,也開始緊張起來。

鬆鬆哇地一下哭了出來,含糊不清地說:“我讓班裏的莉莉(那個女孩的名字)有了小寶寶。”

什麼?老師和媽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鬆鬆,不哭啊!那你告訴老師,你是怎麼讓她有小寶寶的?”然後鬆鬆就把事情的經過講了一遍,並告訴老師,他是通過媽媽的回答聯想到那個女同學會有小寶寶的。

對於父母的回答,孩子總是深信不疑,如果家長給了孩子錯誤的答案,孩子就會誤認爲是真理,從而記憶深刻。錯誤的觀念一旦進入腦海,要改回來就難了。

孩子會問問題,是因爲他們對那些事情感到好奇,有興趣去關注、瞭解。作爲父母,應該對在孩子面前所說的每句話都負責,不能含糊其辭,更不能打馬虎眼,因爲這樣孩子會誤解。

對於孩子的提問,如果父母三言兩語地打發了孩子,善於觀察的孩子就能感覺到父母的態度,這種敷衍會讓孩子得到錯誤的信息,也會漸漸失去提問的熱情,更會失去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在生活中,家長不僅要認真回答孩子的提問,還要適當地啓發提問,也可對孩子的問題進行深一步的發問,以引導孩子主動思考,使其掌握學習方法。當孩子在你的誘導下自己得出答案後,他會非常高興,在歡快興奮的同時,他也有了自信心和成就感。

使孩子感到提問題是一件快樂的事情,經常爲提出問題而自豪,這對孩子的思維發展有很好的作用。豐富的生活可以發展孩子的觀察力、想象力及創造力,可以發展孩子的好奇心,使他能夠提出問題。

孩子的問題千奇百怪,常常出乎你的意料,可能你會覺得“天呀,這麼簡單的問題你也要問”,“這根本就不能算是問題”,但不管怎麼樣,對於孩子的提問,家長需要做到的回應就是要有耐心,儘量傾聽並認真回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