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爲了推銷自己的書,磨鍊起了口才。受訪者供圖

作家在人們的印象中,往往是藏在作品之後,在書齋裏奮筆疾書的角色。偶然走到臺前,也不過是辦個籤售會,簽完了就走人。不過現在網絡直播大火,一些作家搖身一變,也成了“網絡主播”,吆喝自己作品的熱情並不輸給那些專業主播。最近,雪漠就成了作家中的“帶貨王”。

青年報記者 酈亮

雪漠帶貨“以一當十”

雪漠最近亮相當當網,和讀者進行了一場主題爲“鉅變來臨,如何調整我們的身心?”的直播交流。說是“交流”,其實目的大家都懂,就是給他自己的新書《山神的箭堆》帶貨。

青年報記者見過雪漠兩三次,這位西北漢子雖然談不上訥言敏行,但起碼不是口若懸河的那一類人。不過看整場直播,雪漠顯然是有備而來,說得十分流暢,而且很多時候明明說的是其他事,卻最終推銷了自己的書,儼然是一個主播界的老手。

在直播中,雪漠用了很大篇幅談到了疫情中自己的思考。“疫情讓我們看到親情、友情、健康、生命的可貴。疫情也讓我們放慢腳步,迴歸內心,不再像以前那樣,爲了滿足慾望而一味地向外索求。”

最後雪漠話鋒一轉,切入正題,“受疫情影響不能走萬里路了,那麼就在家讀萬卷書,讀《山神的箭堆》《匈奴的子孫》《涼州詞》這樣一些書,你肯定會增加見識,增強精神力量,因爲我是讀了萬卷書、走了萬里路,同時用生命寫作的作家。”

直播讓作家能與更多讀者交流

雪漠確實做到了“一個頂十”。據青年報記者瞭解,這場直播在線觀看人數逾9萬人,新書《山神的箭堆》預售單日銷量過萬冊,《匈奴的子孫》和《涼州詞》也有不錯的銷售。雪漠成爲了作家中名副其實的“帶貨王”。

在之前的人生中,雪漠主要做的是兩件事,一個就是在家裏寫作,一個就是到遠方遊走,他自己也沒想到到了57歲會成爲一名網絡主播。雪漠告訴記者,疫情給社會和個人帶來了方方面面的變化,作爲一名寫作者,他願意配合出版社主動適應變化,當一名主播也沒什麼不好。而且只有真正當起了“主播”,他才發現自己還真有這方面的潛質。

雪漠說,擔任主播除了帶貨,其實對於一名作家來說,還有一個功能就是能夠與讀者進行在線交流。過去開新書發佈會,能夠到場的讀者十分有限,而現在通過網絡,觀看讀者已經達到了9萬,這在過去是不能想象的。有不少讀者的觀點給他很好的啓示,而這些啓示對於他未來的寫作顯然意義重大。雪漠告訴記者,在他生命中,與讀者的相遇是非常重要的,常常帶給他寫作的動力和激情,所以,他非常珍惜和讀者相遇的每一個當下,他和讀者的交流是心和心的碰撞,距離和屏幕根本不能阻擋這種碰撞。

作家當主播應有自己的堅持

隨着文學書的升溫,現在很多人都在當主播帶貨文學書。除了雪漠這樣的職業作家,像薇婭這樣的職業頂流主播也紛紛進入這一領域。幾天前,薇婭就在直播間裏帶貨作家麥家的小說《人生海海》,隨着她一聲令下,1萬冊《人生海海》瞬間秒空。然後又加倉了兩萬冊,依然沒多久就一搶而空。在之前,她也帶貨了《薛兆豐經濟學講義》,這書一下子就賣出了約6.5萬冊。

不過在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陳彥瑾看來,相比伶牙俐齒、滔滔不絕的職業主播,作家當主播有自己的優勢,那就是對作品理解,可以和讀者進行內容上的深度交流。這次雪漠的主播就是這種感覺。之前“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當主播,能夠吸引超過14萬人的觀看,當天他的《狼王夢》能夠賣出1萬多冊,靠的也是這一點。

業內人士表示,頂流主播帶貨走的還是“粉絲經濟”的路子,可是作家當主播因爲推銷的是自己的作品,更能與讀者進行精神層面的交流。現在問題的關鍵是,作家當主播應該有自己的堅持,要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而不是刻意模仿那些頂流主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