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0日,“衛星互聯網”首次被納入“新基建”範圍,引起市場較大關注。

1、SpaceX帶動全球低軌星座建設熱潮,2020年是中國衛星互聯網元年。

2014年開始,以星鏈(Starlink)、OneWeb等爲代表的天基互聯網星座計劃引起全球關注。

從2017年開始,全球低軌(LEO)衛星發射數量增長迅速,佔當年發射入軌衛星數量80%以上。

基於衛星軌道頻率資源和低軌衛星星座商業潛力兩方面因素,全球開始進入低軌衛星建設的高峯期。

中國在2016~2018年提出“鴻雁”、“虹雲”等星座計劃併發射試驗星。

中國低軌衛星星座在2020年開始逐步進入實質建設階段,同時衛星互聯網被納入“新基建”進一步說明國家重視程度,2020年是中國衛星互聯網元年。

2、衛星生產從“定製化”時代走向“工業化”時代。

2014年之前,全球每年發射衛星數量約百顆。隨着低軌星座的興起,衛星年發射數量經歷了100—>300—>1000顆的迅速增長,我們測算微小衛星生產將爲全球新增200億美元/年的產值。

衛星需求的增長必然帶來生產模式和產業鏈的變化。在生產模式上,我們認爲,主要有模塊化設計、柔性生產線、快速AIT、供應鏈優化四個主要影響要素。

同時,衛星研製生產週期也將從傳統的30個月縮短到數週/天時間。

3、我國衛星製造供應鏈目前仍以國企爲主,商業公司發展迅速。

1)衛星本體由衛星平臺和有效載荷兩部分組成,衛星平臺包括電源、姿軌控、測控、數據管理、熱控等分系統。

目前我國的分系統研製生產單位主要是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科院、中電科等國企。

近些年發展較快的商業衛星公司,主要以衛星設計和總裝製造爲主。

隨着低軌星座建設的需求增長,衛星分系統的初創企業也將逐漸出現。

2)衛星製造只是衛星工程系統的一個環節,完整的衛星工程系統包含了衛星本體、運載器、發射場、衛星應用、航天測控五個系統。

低軌星座建設也將對運載器(火箭)、衛星應用(通/導/遙/科研)等帶來新的發展機會。

投資建議

衛星產業迎來戰略發展期,關注業績實質受益標的。我國商業航天企業數量超過160家,涉及到A股公司超過15家,頭部公司有望率先跑出。建議關注:

1)衛星總裝:中國衛星、長光衛星(未上市)、微納星空(未上市)、天儀研究院(未上市)、銀河航天(未上市)等;

2)衛星及火箭配套:航天電子、航天電器、康拓紅外(未覆蓋)、天銀機電(未覆蓋)等;

3)衛星運營:中國衛通(未覆蓋);

4)地面設備配套:海格通信、北斗星通(未覆蓋)等;

5)衛星服務:航天宏圖(未覆蓋)等。

風險提示:低軌衛星星座商業化進程不及預期;商業發射進展不及預期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