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河間市在束城鎮磨盤山樹立了“齊大夫鮑叔牙墓”碑,在瀛海園內建設了叔牙文苑,將來要建設一系列鮑叔牙文化工程。“叔牙文苑”正是以鮑叔牙名字命名的文博園,也是爲了弘揚鮑叔牙賢德精神而創建。

今天的“雲遊河間”

小編就帶您遊覽

河間歷史文化旅遊景觀

——“叔牙文苑”

叔牙文苑

河間瀛州公園內有一處歷史文化旅遊景觀——“叔牙文苑”,該景觀位於瀛海園內(瀛臺西南處)。

鮑叔牙是春秋戰國時期齊國宰相,河間束城是其當年受封之地,公元前644年,埋葬於束城,鮑叔牙薦管仲的故事爲歷代傳頌。“叔牙文苑”正是以鮑叔牙名字命名的文博園,也是爲了弘揚鮑叔牙賢德精神而創建。

“叔牙文苑”園林式樓閣建築,設計精巧,館藏豐富,人遊其中可深入瞭解叔牙文化及其精神內涵。大門上,一副篆書楹聯爲“憂國報國定國書雲至上,知賢推賢引賢子曰何加”,高度概括了鮑叔牙崇高品德。

進入大門,呈現在眼前的是一處園林景觀。院牆處是鮑叔牙文化長廊。長廊由14塊漢白玉組成,上面雕刻了歷代聖賢對鮑叔牙的評價,還有鮑叔牙生平及主要事蹟介紹。

再向裏走,就可見鮑叔牙雕像了。

主樓和東西配房是藏品展示區,共設計四個專題。主樓賢德樓內有兩個專題,分別是一樓的恆德堂,二樓的樹德堂;東配房專題爲齊風廣韻,西配房專題爲希賢書屋。叔牙文苑內所有藏品均由鮑氏後人——著名收藏家、民俗專家鮑國忠先生提供。

賢德樓一樓 恆德堂

東牆上有一名爲根源的藝術品,寓意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道德根源在這兒,這是一種源頭文化。

古書、青銅器、木拖鞋、木雕、擺件、瓷器、兵器……這裏展品豐富繁多,讓人如遊歷史長河。

賢德樓二樓 樹德堂

走上二樓,來到樹德堂。

進樓後,可見樹德堂的牌匾以及副匾“貽燕翼”“錫鴻禧”,前面有巨大的古代翹頭案,案頭上安放鮑叔牙半身像,以及花觚花瓶,香爐、燭臺等,是古代廳堂格局,讓人們進入這裏就有敬畏感,有見賢思齊的崇高願望。

上圖是鮑叔牙與隰朋之諫。全篇共340個字。主要是齊國兩位重臣鮑叔牙和隰朋,向晚年齊桓公諫議遠離佞臣豎刁和易牙,在政治上應當實施新舉措的內容。這是迄今爲止首次發現的鮑叔牙政治言論專著。

成語“管鮑分金”講的是,在早期,鮑叔牙與管仲合夥賣魚,按說做生意應該是平分的,但是每次管仲都會多分一些。有人就說管仲貪心,鮑叔牙就站出來說,不是管仲貪心,而是因爲管仲家中有個老母親需要奉養,所以他多分一些。這個典故也體現了鮑叔牙的無上人格魅力。

東配房 齊風廣韻

這個專題裏主要表達的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吉祥文化,因此,展品大多都有吉祥的意味。

西配房 希賢書屋

書屋內主要是一些古代文房的擺設。如下圖,長案條桌是清朝的,圈椅是清朝的。

青石磨礪:以前在書院,學生上學時向師長鞠躬,然後磨青石,告訴自己要磨礪精神。收藏者在收藏這塊青石時還有一個趣事:一個老闆在店裏把它當茶盤用,鮑國忠老師看過後,表示這是磨礪石,要倒過來用纔對。

竹板刻字爲諸葛亮的誡子書,這是個現代的。書上是王羲之的百家姓,掛的字是朱熹的四季詩,孔子畫像是清代的拓本,是從石板上拓下來的……

清乾隆《河間府志》中記載“春秋齊鮑叔牙墓,《寰宇記》雲:在河間縣。上古國名。《地道記》雲:桓公封鮑叔牙於此,故葬焉。”宋代《太平寰宇記》中記載“鮑叔牙冢,在齊桓公城”。另有史籍載:“齊國宰相鮑叔牙,公元前644年故,葬於其封地束州(今河間市束城鎮),該墓佔地百畝,稱磨盤山”。

目前,河間市在束城鎮磨盤山樹立了“齊大夫鮑叔牙墓”碑,在瀛海園內建設了叔牙文苑,將來要建設一系列鮑叔牙文化工程。我們相信,鮑叔牙文化一定會在河間大地發揚光大,滋養華夏,佑啓後人。

來源:河間週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