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是明神宗朱翊鈞的年號,明朝使用此年號共48年,爲明朝所使用時間最長的年號。

明神宗在位前十年,由於年幼,由母親李太后代爲聽政,太后則將一切軍政大事交由張居正主持裁決,實行了一條鞭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社會經濟持續發展,對外軍事也接連獲勝,朝廷呈現中興氣象,在張居正的改革下開創了“萬曆中興”的局面,一舉扭轉了自嘉靖皇帝以來大明王朝日漸頹廢的國勢。

明神宗自己真正管事的只有30多年,但是這30多年,萬曆就有28年不上朝。萬曆皇帝雖然不上朝,但是自己最主要抓一件事。據史料記載,當時大臣給皇帝上摺子,一般的摺子,皇帝基本不看不批也不回覆。但是凡是軍事摺子,關乎戰事的,那麼會立刻辦,當場辦。這就是萬曆的策略,他什麼都可以不管,但是軍事上必須管。他不僅提拔了很多著名的名將,而且每場戰爭是親歷去辦,給予前方支持。因此,在這些名將帶領下,在萬曆皇帝幫助下,戰爭自然是打一個勝一個。這是古代皇帝都懂得的道理,主要軍隊不亂,亂不了,這是其能夠坦然30年不上朝的主要原因。雖然不上朝,萬曆皇帝發動了歷史上著名的“萬曆三大徵”,都是徹底全勝的記錄。

尤其是萬曆朝鮮戰爭,萬曆援朝戰爭可以理解爲另一版本的“抗美援朝”戰爭。只是把美國換成了日本,朝鮮還是那個朝鮮。日本侵略朝鮮之初,以絕對優勢碾壓,短短一個月攻陷朝鮮京城,驅逐朝鮮國王李昖,朝鮮方面不得不向明朝求援。萬曆皇帝一揮手,明軍就去了,最終明軍勝利。萬曆援朝戰爭對當時東亞的政治軍事格局有着深遠影響,奠定了之後三百年的東亞的和平局面。

明神宗在位期明朝社會經濟繁榮穩定,也是在這個時期明朝開始走向開放,當時的明朝無論是經濟上還是軍事上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國家甚至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

由於大明王朝在萬曆皇帝的這一時期十分開放,因此大量西方傳教士紛紛前來中國。這也使得大明王朝的強盛被西方國家所知道。這其中就包括了當時已經強大起來的英國。當時的英國在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的帶領下已經成爲了歐洲最爲強大的國家之一。在得知中國強大以後大英女王伊麗莎白一世親自給萬曆皇帝寫了一封信委託使團帶到中國交給萬曆皇帝。

但是運氣不好的是護送這封信來中國的船隊在中途遇到了風暴,使得船隊和信件沉入了海底,直到幾百年後這條船才被打撈起來。而這封遲到390年的信才被作爲禮物交給了中國。在信中伊麗莎白一世極盡謙卑。她在信件的開頭寫到“天命英格蘭諸國女王伊麗莎白,致最偉大及不可戰勝之君王陛下”這樣稱讚萬曆皇帝的話來。要知道此時的英國已經是歐洲數一數二的大國了。從她信中謙卑的語句就可以看出她對萬曆皇帝時期明朝的忌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