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經過張居正一事,萬曆皇帝徹底看清了羣臣,這羣大臣表面上一個個滿嘴仁義道德,實際上內心想的都是私心貪慾。剛開始的時候,萬曆皇帝一直以“腰痛腳軟,行立不便”“足心疼痛、步履艱難”等原因,三番五次的請假後,大臣們都不相信的,認爲這些都是皇帝不上朝的藉口罷了。

萬曆皇帝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明十三陵中唯一一個陵墓被考古部門打開過皇陵。其九歲登基爲帝,前十年帝國一切軍政大權都由張居正決策;張居正逝世後,萬曆開始熱情高漲的幹了幾年皇帝,從萬曆十五年開始,他就基本上開啓了他長達三十多年的“怠工”生涯!

在萬曆皇帝統治後期長達三十多年的時間裏,他的“怠工”行爲包括早朝、午朝、經筵、祭天,敬祖等等一切帶有“儀式性”的事情。換句話說,他基本上就是整天呆在紫禁城的的皇宮之中,也不見羣臣了,以至於後來很多新任朝廷大員連萬曆皇帝長什麼樣都不知道。

雖說是不見大臣了,但並不代表萬曆皇帝不作決策,整個大明帝國的最終決策權還是牢牢掌握在他的手裏。雖然萬曆皇帝后期從不上朝,但是大臣上的奏摺還是會看的,畢竟國家大事還不是要他最終拍板,如萬曆三大徵等。

所以,憑藉大明王朝的運行慣性,加上萬歷皇帝偶爾從深宮之中發出的上諭,整個國家機器就這樣平穩運行着,沒有人能夠奪了他的權,更沒有人能夠廢了他的皇位。

其實,像“萬曆皇帝爲什麼幾十年不上朝”這種情況,它的危害遠遠沒有人們想象那麼嚴重。就等於是萬曆皇帝天天沒去公司上班,而是選擇在家裏把活幹了一樣。當然,萬曆皇帝幹活是按照自己的心情挑着乾的。

按理說,上朝、經筵、祭天,敬祖等一切帶有“儀式性”的事情,都是皇帝這個職責的分內之事,也就是說作了皇帝這些事就必須要乾的,自古以來就是如此,已經成爲了人們觀念與常識。

然而,萬曆皇帝偏偏就是不想去做這些“儀式性”的事情了,就是不想見那些大臣了。也正是因此,最終在史書上留下“萬曆皇帝幾十年不上朝”千古奇聞。這其中肯定是有原因的,總結起來的話,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

一、根源在於張居正事件

萬曆十年六月,權傾一時的肱股之臣張居正病逝,隨後朝廷上下便藉此掀起一場權力瓜分大戰。不久,關於張居正的那些黑材料就被翻了個底朝天,全部公之於衆。

看到張居正的這些實打實的黑材料,想必當時年僅十九的萬曆皇帝也傻了啊!據這些黑材料顯示:張居正回趟老家,坐的轎子都是32個人抬的,包括客廳、臥室等,隨行護衛人員有戚繼光親自派來一對手持火槍的士兵,每經過一地,就連當地的藩王都要出來送行。

在張居正的老家江陵,地方官吏爭更是先恐後的爲其建豪宅與牌坊;在京城,就連修個房子花費都是一萬兩白銀。總言之,張居正的生活奢靡程度讓人咋舌,還任人唯親,大肆收拾賄賂等等。

然而,在張居正逝世之前,在幼年的萬曆皇帝眼中:元輔張先生那就是知識淵博的人生導師、擁有驚世之才的國家棟梁、公正無私的改革大家等等。張居正窮極一生所學,就是想把萬曆培養成千古一帝。

在張居正輔政的十年內,年輕的萬曆皇帝處處都不敢越矩。在張居正的嚴厲要求下,處處節儉,宮殿不讓修,珠寶首飾不讓買等等。

當初聽說元輔張先生要修繕一下京城住宅,年輕的萬曆皇帝也知道元輔張先生“薪資有限”,特地命內府撥了1000兩白銀。後來黑材料一經曝出,萬曆皇帝才知道此次修繕住宅花費是10000兩白銀,而且元輔張先生的老家江陵立刻出現一座同樣的豪宅。

可以說,張居正的言行不一、虛僞深深的刺痛了年輕的萬曆皇帝的內心。而此事對於萬曆皇帝的影響太深遠了,因爲張居正作了萬曆皇帝的總導師整整十年,元輔張先生都是這樣的一個人?更何況其他大臣呢?

經過張居正一事,萬曆皇帝徹底看清了羣臣,這羣大臣表面上一個個滿嘴仁義道德,實際上內心想的都是私心貪慾。一切皆是虛妄,所有大臣都是虛僞之人。

二、關鍵在於國本之爭

從萬曆十四年,萬曆皇帝最喜歡的妃子鄭氏爲他生下了皇三子朱常洵,隨即鄭氏被萬曆皇帝進封爲皇貴妃。因爲鄭貴妃的緣故,萬曆皇帝開始琢磨着立皇三子朱常洵爲太子,由此揭開了萬曆一朝長達15年的“國本之爭”的序幕。

萬曆皇帝的皇長子朱常洛是宮女所生,因爲不喜歡皇長子母親的緣故,對於這個庶長子,萬曆皇帝也非常的不喜歡。但是當時的羣臣就是一根筋的要萬曆皇帝立皇長子朱常洛爲太子,理由是古訓如此:立嫡不立長,立長不立幼。

一邊是羣臣一致要求立皇長子朱常洛爲太子,另一便是萬曆皇帝想立皇三子朱常洵爲太子。關鍵還在於,萬曆皇帝只是想立皇三子朱常洵爲太子,而沒有采取強硬措施去立皇三子朱常洵,他還設想着有大臣能夠明白他的意思,主動提出來。

羣臣更是抓住萬曆皇帝這個優柔寡斷、不夠強硬的特點,一步步集體辭職加要挾的方式,逼迫萬曆皇帝就範。而萬曆皇帝這邊則是耍小心思,以各種原因不立皇長子朱常洛。

萬曆皇帝還是太軟弱了,總想着不立皇長子朱常洛,一會又是皇后還年輕,還有生育的的可能,如果皇后生了兒子,不就不要爭立誰爲太子嗎。一會又是迫於羣臣壓力宣佈他無意廢長立幼,只是不能接受羣臣要挾等等。

一邊是羣臣太過強硬,一邊是萬曆皇帝太過軟弱、優柔寡斷。結果這一太子之爭,一爭就是長達15年的時間。期間,萬曆皇帝多次暗示幾任內閣首輔、內閣大臣主動提出立皇三子朱常洵爲太子,都沒有到底任何回覆。

最終,灰心喪氣、優柔寡斷的萬曆皇帝屈服了羣臣的壓力,冊立了立皇長子朱常洛爲太子。通過“國本之爭”的最初的較量失敗後,萬曆皇帝基本上也就對羣臣徹底失望了,也使得他不願意在見到這些可惡的大臣們了。

三、間接原因在於萬曆皇帝確實有足疾

萬曆皇帝開始不上朝時,迫於羣臣的強大壓力,都是以請假的方式實現的。而他常用的理由就是“腰痛腳軟,行立不便”“足心疼痛、步履艱難”等,反正就是腿腳不舒服,行走不便,不能去上朝了。

當然了,萬曆皇帝最開始請假也算是給那羣大臣們面子,不管羣臣同不同意,那就跟萬曆皇帝沒有關係了。因爲“行立不便、步履艱難”,言外之意就是無論如何都不去上朝了。

到了萬曆皇帝決定徹底不與羣臣見面後,那就是直接不去上朝了,不僅是不上朝,所有的經筵、祭天,敬祖等一切帶有“儀式性”的事情都不去了。到後期,也就不存在請假的問題了。

剛開始的時候,萬曆皇帝一直以“腰痛腳軟,行立不便”“足心疼痛、步履艱難”等原因,三番五次的請假後,大臣們都不相信的,認爲這些都是皇帝不上朝的藉口罷了。

直到晚年,萬曆皇帝已經是“面目發腫,行步艱難”,很多大臣依然還是不依不饒的諷刺他是“縱慾過度、沉迷酒色”,才導致如此情況下。

等到1956年,考古專家組織人員對萬曆皇帝的明定陵進行科學發掘後,考古專家們驚奇的發現:無論是棺內萬曆皇帝右腿蜷曲的痛苦形狀,還是萬曆皇帝屍骨復原後,右腿明顯比左腿短的情形,都足以說明這位皇帝生前確實患有嚴重的足疾。

或許年輕時的萬曆皇帝足疾應該不嚴重,當時他以“行立不便、步履艱難”爲由,已經說明他已經患有足疾。等到萬曆皇帝晚年的時候,他的足疾肯定是非常嚴重的。

萬曆皇帝患有足疾,或多或少肯定是會影響他外出活動的,而足疾的一步步趨於嚴重,應該也是他幾十年不上朝的原因之一吧!

參考資料:〖 《萬曆十五年》 、 《明神宗實錄》 、 《明史》 、《明朝那些事兒》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