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老伯家住安遠縣高雲山鄉登豐村,是當地建檔立卡的貧困戶。過去,他每年的收入也就一萬出個頭,還要經常“靠天喫飯”。爲了生活,他種過臍橙,這也是整個安遠縣最主要的作物。但由於黃龍病氾濫,近年來種植戶不得不砍掉大量病害果木。

接下來種什麼好?

每日優鮮孵化的精選美食會員制電商每日一淘,爲他們帶來了新轉機。他們與安遠縣簽訂電商扶貧戰略合作協議,正式啓動產業扶貧“四個一”工程,即“打造一款特色商品,培訓一支電商團隊,幫扶一家龍頭企業,受益一批貧困家庭。”安遠縣以及當地的甜心紅薯,成爲了它的第一個幫扶對象。每日一淘希望,通過這一模式縮短農產品流通鏈條,幫助種植戶們“造爆款”。

今年5月時,高雲山鄉不少貧困戶一起,在地裏種下了第一批三百山甜心紅薯。這個紅薯品種引自福建的六鰲紅蜜薯,口感軟糯滑膩,比同類產品更香甜,是紅薯中的佼佼者。更重要的是,紅薯種植難度較低,100天便能成熟,貧困戶們種完紅薯還能再種一季其他作物,更容易保障收入。

然而,當陳老伯最開始知道縣裏要帶大家種紅薯時,還是有一些擔憂。

在過去,不管是種臍橙、百香果還是獼猴桃,安遠縣的種植戶都是等着收購商上門來收產品,或者主動聯繫一些商人尋求收購。但這就導致種植戶在定價時十分被動,他們每年的收入很容易因市場起伏而受到影響。

“市場缺貨時我們還可以賣一個比較好價錢,市場貨多,我們就要不起價了。我們種地的,最怕的事情就是好東西賣不上好價格。”陳老伯站在紅薯地裏說道。

在傳統的收購方式上,有一個不便之處在於,鏈條上的收購方和之後的中間商、平臺商比較分散,他們想的僅僅是如何將產品轉手賣出,各個環節並沒有統一的意識和力量爲農產品打造品牌。這往往造成了某個農產品明明既有特色也有品質,但卻不被消費者知道。

更何況,交通不發達也嚴重阻礙了安遠紅薯走向普通消費者的餐桌。無論是交通的便捷程度、信息的通達性還是能夠接觸到的銷售渠道,安遠縣都佔不了什麼優勢。這個曾經光榮的“老蘇區”就這麼成爲了國家級貧困縣,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整個贛南地區處於末位。

而每日一淘向合作供應商、當地電商扶貧項目電商代表世果匯世果匯及安遠縣簽訂了包銷協議,按照統一標準收購產品,免除了種植戶對“豐產不豐收”的後顧之憂。今年,安遠有三分之一的紅薯通過每日一淘的平臺走向消費者餐桌。

每日一淘在安遠培訓了一支電商團隊,使扶貧企業與種植戶可以享受技術升級帶來的便利,同時還幫助安遠完善倉儲、冷鏈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以降低物流成本。通過這種創新型精準扶貧,每日一淘爲安遠優質紅薯修築了上行通路,實現每季紅薯銷售淨增收300萬元,並幫助整個縣強化了造血能力。

每日一淘由此爲優質農產品打通上行通路,幫助安遠縣形成多個電商生鮮拳頭產品,解決了原來品種單一的問題,有力的促進了電商和扶貧、電商和農業產業的有機融合。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