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海運發佈2018年第三季度財報,詳細來說該公司2018年第三季合併營業收入爲新臺幣387.15億元,較第二季成長15.23%,貨運量140.7萬TEU,較第二季成長9.19%,稅後淨損新臺幣9.09億元,較上季減虧幅度達76.16%。綜觀2018年前三季,合併營業收入爲新臺幣1,033.49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4.12%,貨運量392.3萬TEU,較去年同期增長11.35%,稅後淨損新臺幣66.74億元。

陽明海運表示:2018年海運市場仍處供給大於需求之情勢,海運市場也因燃油價格持續上漲,今年前三季平均燃油價格較去年同期漲幅達28.38%,導致本公司總燃油成本較去年同期增加約新臺幣40億元以上,進而造成虧損。展望第四季營運,美國線受惠於貿易戰衝突,中國貨主提早出貨,急單挹注之下,帶動裝載率及運價都有不俗的表現;而歐洲線也因爲在中國十一長假後復工速度快,貨量恢復滿載,運價也呈現平穩趨勢,預計第四季都可幫助公司營運漸入佳境。此外,根據國際知名海運顧問機構Alphaliner最新資料,明年海運市場之需求將超越供給,預估市場供給成長爲3.9%,需求成長爲4.3%,預期未來發展將呈現較爲樂觀之趨勢。

事實上,面對多變的國際情勢,陽明海運靈活調整營運策略,因看好亞洲新興國家的未來發展,以穩健的步伐深耕亞洲市場,持續優化亞洲區間之航線服務網絡,同時也透過集團旗下好好物流在越南、印度尼西亞成立子公司,整合貨櫃航運上下游產業鏈;同時,配合政府新政策,結合航港相關產業於東南亞國家進行策略性的投資,除了今年5月份和港務公司與當地業者於印度尼西亞泗水成立合資公司,投資經營貨櫃堆場及倉儲設施等物流業務,也與港務公司、德翔海運、臺灣航業及中華郵政共同成立臺源國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推動東南亞市場佈局,希望能在提升本業營運績效的同時,也可利用投資效益,達到降低營運成本、挹注公司獲利及分散海運產業景氣風險之成效。

同時,陽明海運明年將會有4艘14,000TEU長租船加入營運以及7艘高價長租船陸續屆期解租,可進行船隊的汰舊換新也可降低單位成本,船隊競爭力將進一步提升。

Drewry在本月最新的報告中表示,2018年,新船交付量超出預期,而拆船量較少,據此我們將船隊增長預測略微提高到了5.7%。當前對船隊TEU運力預測和此前的預測差別相對不大,爲67,000TEU。2018年10月初,全球船隊達到了5,273艘,共計2,180萬 TEU,與2018年年初相比增長了5.6%。

而除硬件的升級外,陽明海運在軟件服務也不斷的提升,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11月6日2018國際海運(中國)年會上,陽明海運還與迪拜環球港務集團、和記港口集團、PSA國際港務集團、上港集團、法國達飛集團、中遠海運集運、長榮海運、東方海外等9家知名港航企業以及軟件解決方案提供商貨訊通(CargoSmart)共同簽署意向書,就打造航運業區塊鏈聯盟——全球航運商業網絡(Global Shipping Business Network,GSBN)達成合作意向。

陽明海運董事長謝志堅在2018國際海運(中國)年會上告訴航運界網,今年陽明海運的貨運量整體還是向上的,儘管三季度業績不太樂觀,但陽明海運的整體戰略不會改變,我們希望明年的業績會有所改觀,但仍需努力。而參與到航運業區塊鏈聯盟——全球航運商業網絡(Global Shipping Business Network,GSBN),也是希望通過數字化的海運電子商務的領域創新發展,爲全球客戶帶來更便捷且高效率的服務。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