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蘭臺說史

王陽明是誰?王陽明有多厲害?最近幾年的“陽明熱”已經說得很多了,這裏不再贅筆。紛繁複雜的現代社會,令太多太多的人感到無奈、疲憊甚至痛苦,認爲人生不順人意和充滿苦楚。如何化解,王陽明心學中早有答案:“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理。”王陽明的意思是,世間的所有問題,都只是心的問題,心若通達敞亮,就沒有過不去的事。從王陽明心學中,或許,我們現代人能爲自己漂泊的心靈找到一個歸宿,能給人生找尋到一個全新的意義。因此,本文從王陽明心學中選取了九大經典語錄,並結合現實予以簡要的評析,以饗讀者,希望對大家有所助益。

一、“凡人智能相去不甚遠,勝負之決,不待卜諸臨城,只在此心動與不動之間。”

王陽明認爲,人只要知識儲備足夠,彼此之間的智能差別並不大,而一旦上了戰場,勝負的歸屬很大程度上看的是誰的心能不能被千變萬化的局勢所撼動。現代社會,面對各種競爭,要想實現自我價值,達成人生目標,也同樣需要掌握好“此心動與不動”的智慧。

二、“無事時是獨知,有事時也是獨知。人若不知於此獨知之地有力,只是在人所公知處用功,便是詐僞。”

王陽明這段話大意是誰,你無需別人來判斷你做得對不對、說得對不對,只要你心中有數就行了;而不管別人能否看見、聽見,即使在獨處的時候,你也應該堅持做正確的事、說正確的話,這樣,你的內心才能實現真正的強大。

三、“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豈有功夫說閒話、管閒事?”

王陽明所提出的“持志如心痛”的觀點,比喻的手法用得非常形象,意思是說心懷着一個志向,一日未曾實現,一日便會感覺到它刺得人心頭髮痛。以心痛爲喻,這是一種何其強烈的緊迫感,也正因這種緊迫感,王陽明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實現自己人生志向的行動中去。

四、“吾輩用功只求日減,不求日增。減得一分人慾,便是復得一分天理;何等輕快脫灑!何等簡易!”

王陽明曾說:“不求日增,只求日減。”其實,他的這個觀點和老子“爲學日益,爲道日損”的觀點殊途同歸。這兩位聖賢都認爲,在做人的道路上,每日都應當減少內心的慾望,當人的貪慾一點點減少的時候,纔會漸漸進入一種順其自然的瀟灑境地。

五、“若能反己,方見自己有許多未盡處,奚暇責人?”

王陽明的心學一直在強調人們要時時反省自身,正視自己的不足和過錯,不要一味責怪他人。如果只是一味地責怪別人,只看見別人的過失,那就無法看到自己的不足,久而久之,只能是陋習纏身,惹人厭煩。

六、“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區區剪除鼠竊,何足爲異。若諸賢掃蕩心腹之寇,以收廓清之功,此誠大丈夫不世之偉績。”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這一深沉的思索是王陽明心學智慧的一個重要部分。陽明心學的一大特點是“以正人心爲本”,所謂的心中賊,其實就是那些我們常見的消極情緒、念頭、習慣、惡行等等。王陽明心學認爲,人們的各種私慾植根於心,只有通過自省才能提高自己的修養,按照道德規範去進行和生活,這就是“破心中賊難”之所在。也就是說,一個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只有從自己內心開始,才能真正地改變自己。

七、“樂是心之本體。仁人之心,以天地萬物爲一體,欣合和暢,原無間隔。”

王陽明認爲,人是否感到快樂,都是由自己的內心來覺得的,也就是說,世間並非有那麼多的不快樂,很多時候,不快樂是我們自己強加給自己的。所以,在紛繁複雜的世間時刻保持快樂,纔是真功夫。

八、“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王陽明始終認爲,一個傲字,是人生所有大病的根源。爲人子女的,如果驕傲自大的話,對父母肯定不孝順;爲人屬於的,如果驕傲自大的話,就肯定不忠誠。一個人驕傲自大的人,總是以自我爲中心,這是一個人所有惡劣品質中最惡劣的一種。

九、“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這是王陽明在自己死前的日子裏對自己一生的總結。王陽明之所以這般自信和激昂,皆是他的心學智慧使然。“此心光明,亦復何言”是王陽明大氣磅礴一生的真實寫照。

免責聲明:文字及圖片來源於網絡,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以作處理。本聲明未涉及的問題參見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當本聲明與國家法律法規衝突時,以國家法律法規爲準。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