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平臺大PK

隨着方法的穩定及實驗平臺的不斷進步,單細胞轉錄組測序已成爲目前最炙手可熱的科研技術之一。從最初的人工操作方法,到現在大熱的高通量大規模平臺,科研工作者可以根據不同的研究目的,利用各個層面的技術來深入挖掘細胞異質性。那麼,現有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平臺到底孰優孰劣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來一場大PK。

單細胞測序技術發展[1]

Single Tube人工操作法

Single Tube人工操作法即在完成單個細胞的分選後,利用Smart-seq2原理進行mRNA全長擴增及建庫,完成單細胞樣本的上機測序分析。

Smart-seq2擴增建庫原理[2]

對於Single Tube人工操作法來說,難點在於細胞的分選。常見的細胞分選方法包括顯微操作法、激光顯微切割法、流式細胞分選(FACS)等。顯微操作法是通過鏡檢,對單個細胞進行人工挑選的方法,可準確獲取形態完整的活性較高的單細胞,但對操作人員技術要求高且通量較低。激光顯微切割適用於組織樣本的細胞分選,但操作中包括固定染色等步驟,會對核酸產生潛在的損害。流式細胞分選(FACS)通量較高,實驗要求有穩定可用的熒光標記或熒光染料,需製備一定量的細胞懸浮液,不適用於微量樣本。

小結

優點:Single Tube人工操作法有多種分選方法可選擇,對樣本需求量較低;質控點多,可從實驗的開端判斷細胞狀況;獲得mRNA全長數據,基因檢出率高。

缺點:人工技術要求較高;通量低、成本較高。

適用範圍:微量細胞樣本(如胚胎細胞樣本、ctc等),適用於深入研究。

微孔板技術平臺

微孔板技術平臺利用大量的微孔完成細胞的捕獲,隨後進行單細胞轉錄組文庫的構建。以浙江大學郭國驥老師團隊自主研發的Microwell-seq爲例,該技術通過瓊脂糖微孔板捕獲細胞,每個微孔板包含10萬個微孔,能同時捕獲約5千至1萬個單細胞。通過鏡檢,用毛細管去除單一微孔的多餘細胞,提高單細胞捕獲率。隨後加入帶有barcode的磁珠,同捕獲的單細胞相結合。裂解液加入後,結合不同磁珠的細胞被轉移到1.5mL管裏,進行後續反轉錄、擴增及3’端建庫測序。

Microwell-seq技術流程[3]

小結

優點:微孔板技術平臺成本低,通量高;可通過鏡檢進行細胞質控;平臺較爲開放,利於個性化研發。

缺點:對細胞總量要求較高;爲3’測序,基因檢測率不及Single Tube人工操作法;操作步驟較多。

適用範圍:大規模細胞樣本(組織消化樣本、細胞系等),適用於分羣研究。

微流控技術平臺

微流控分選基於流體力學原理實現細胞分選,適用於高通量、大規模的單細胞研究。近期大熱的10xGenomics ChromiumTM平臺就是利用該原理進行單個細胞分選。其技術核心是含有75萬種barcode的油滴包裹的凝膠珠(GEMs),能在10分鐘內自動完成多至80,000個細胞的捕獲,後續還包含配套的擴增建庫試劑盒,以及較成熟的官方生信分析流程。

10xGenomics技術流程[4]

小結

優點:微流控技術平臺成本低,通量高;操作簡便。

缺點:對細胞總量及活性要求較高;3’測序,基因檢測率不及Single Tube人工操作法;缺乏質控點;平臺環境較爲封閉,個性化研發成本較高。

適用範圍:大規模細胞樣本(組織消化樣本、細胞系等),適用於分羣研究。

溫馨提示

看完小編的總結後,大家不難發現,目前各種單細胞轉錄組技術平臺,各有利弊,並不存在絕對完美的技術,對於研究者來說,可根據不同的科研需求及樣本實際情況綜合考慮,選取最優的方案

作爲國內單細胞測序技術整體解決方案的測序服務提供商,目前安諾基因單細胞多組學研究具有全面的產品,覆蓋三大組學(基因組、轉錄組、表觀組),擁有豐富的項目經驗、合作單位100+、物種經驗50+、多篇高分文章IF累計100+,能夠有針對性並準確服務於不同的研究領域及研究策略,使得科研工作者可以更深入地瞭解細胞間的異質性。

參考文獻

[1] Svensson V, Vento-Tormo R, Teichmann S A. Exponential scaling of single-cell RNA-seq in the past decade[J]. Nature Protocols, 2018, 13(4):599-604.

[2] Picelli S, Faridani O R, Björklund A K, et al. Full-length RNA-seq from single cells using Smart-seq2[J]. Nature Protocols, 2014, 9(1):171-181.

[3] Han X, Wang R, Zhou Y, et al. Mapping the Mouse Cell Atlas by Microwell-Seq[J]. Cell, 2018, 172(5):1091.

[4] Zheng G X Y, Terry J M, Belgrader P, et al. Massively parallel digital transcriptional profiling of single cells[J].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7, 8:14049.

文案:單細胞產品經理  張玥

設計:胡珊珊

更多行業資訊盡在基因俱樂部

加入基因俱樂部  獲取最新行業報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