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養殖規模的擴大,上萬只的雞舍越來越多,而對於這些集約化的養殖來講,一旦發病,損失不可估量。因此,需要做到早發現、治未病、強體質、促高產。

日常管理中,需要及早注意到蛋雞的這些信號:

1、雞羣產蛋上下午之比

正常的雞羣每天上午產蛋,佔全天產蛋總量的80%以上,上午產蛋越早越多,說明雞羣越健康!

若發現上午產蛋時間開始後推,總產蛋量沒有變化,這是因爲雞羣受到外界的應激刺激,內分泌功能失調,或者肝腎功能錯亂,造成生殖系統功能紊亂,卵泡發育滯後,或者蛋清分泌減慢造成的。

此時應當找出並排除應激,調理內分泌系統和肝腎功能,使之恢復正常水平和生理機能,從而保證穩產和高產。

2、蛋殼質量的變化

在蛋雞養殖生產中,蛋殼顏色的變化,直接反映輸卵管系統的生理狀態。一旦發現蛋殼顏色變白、砂皮蛋或者黑點沉着等,這是病情繼續發展的症候,是產蛋推遲後的向前發展。

多因爲早前的產蛋推遲未能引起重視,應激因素沒有消除或者繼續強烈刺激機體,病毒或細菌進入血液,造成輸卵管炎症的加劇,甚至輸卵管出血(由於雞體溫較高,輸卵管出血後氧化變黑,輸卵管皺褶影響黑斑的及時沉着於蛋殼,因此,常導致炎症加劇之後,才顯現於蛋殼表面)、分泌紊亂造成的。

常見蛋殼信號有:蛋殼變白、陰陽蛋(色素沉着受阻),砂皮、薄殼(碳酸鹽沉積不均或分泌受阻)。

3、產蛋雞量的變化

我們往往注重蛋重的降低(每枚雞蛋重量變小),而忽視部分雞“只喫不幹活”,這種情況比較嚴重,因爲每隻這種雞每天的消耗,需要十來只雞產出的利潤來衝抵,你的利潤也就是這樣白白給流失了。

因此,我們應每天關注生產數據,根據產蛋總重、平均蛋重,掌握雞羣的生產狀況,必要時分析停產雞或低產雞的數量,採取必要的處理措施。

4、採食量的變化

實際生產過程中,只要我們眼睛看到我們的雞羣少喫料了,我們雞羣的採食量最少也下降了10%左右,爲時晚矣。

所以我們要求必須知道自己的雞每天的喫料量,精確到以10斤爲單位,也就是誤差最多10斤飼料,這樣我們就很容易發現雞羣採食量的變化,只有這樣才能及早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

5、雞羣體重的變化規律

在當前的蛋雞養殖中,大多數能在育雛育成期隨機取樣稱量雞羣體重。但進入產蛋以後,能夠稱量掌握雞羣體重的,基本不多了,尤其是散養戶,產蛋之後容易忽視。

其實蛋雞開產後體重的變化很重要,一定要每週稱一次體重,並與飼養標準手冊對照,看看是否符合標準。如果體重下降了,要麼採食量或飼料供給不足,要麼腸道病發生了消化吸收不足,這將直接導致生產性能的下滑,甚至沒有產蛋高峯。

6、聽雞羣聲音

每天晚上睡覺前一定要到雞舍裏面去聽一下雞羣的動靜,有無不停翻動而難於安靜,有無呼吸道異常而表現囉音或乾咳。

7.看糞便

糞便的觀察要從顏色和形狀兩方面去觀察。

顏色變化較多,比如紅色,要注意球蟲和壞死性腸炎的單發或混感問題;而黃色奶油樣的糞便要注意流感等病變;白色蛋清樣(手感光滑)要注意白痢、法氏囊炎;而白色石灰樣(手感粗糙)必是通風或腎傳支;綠色還要分幹綠和稀綠,幹綠一般見於菌羣失調,稀綠見於病毒病的感染;而黑色糞便近幾年越來越多,這種多是由於黴菌毒素引起的,混合多種細菌或兼有腸毒病的一種糞便。

然而針對糞便的形狀,正常形狀的糞便是從籠上落下來後,糞便成牛糞拍狀,上面附有一層白色的尿酸鹽;如果落下來後成細條狀,發乾,是由於腸道出血造成蠕動變慢,或者糞便在腸道停留時間過長水分吸收過多造成的,這樣的糞便雞羣一般伴隨着採食量低下;稀糞:只要糞便落下來後摔散,不成形就是稀糞,還有水樣便,這是由於腸道功能失調,水腫,造成腸道不能吸收水分所致!來源:網絡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