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七回,發生在鄧艾、鍾會伐蜀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爲鄧艾和鍾會。原文如下:

卻說鄧艾出轅門上馬,回顧從者曰:“鍾會待吾若何?”從者曰:“觀其辭色,甚不以將軍之言爲然,但以口強應而已。”艾笑曰:“彼料我不能取成都,我偏欲取之!”回到本寨,師纂、鄧忠一班將士接問曰:“今日與鍾鎮西有何高論?”艾曰:“吾以實心告彼,彼以庸才視我。彼今得漢中,以爲莫大之功;若非吾屯沓中絆住姜維,彼安能成功耶!吾今若取了成都,勝取漢中矣!”當夜下令,盡拔寨望陰平小路進兵,離劍閣七百里下寨,有人報鍾會說:“鄧艾要去取成都了。”會笑艾不智。

卻說鄧艾一面修密書遣使馳報司馬昭,一面聚諸將於帳下問曰:“吾今乘虛去取成都,與汝等立功名於不朽,汝等肯從乎?”諸將應曰:“願遵軍令,萬死不辭!”艾乃先令子鄧忠引五千精兵,不穿衣甲,各執斧鑿器具,凡遇峻危之處,鑿山開路,搭造橋閣,以便軍行。艾選兵三萬,各帶乾糧繩索進發。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鍾會在劍閣遭遇姜維的頑強抵抗,戰事陷入膠着。爲了推卸責任,他將鄧艾手下將領諸葛緒逮捕治罪。鄧艾聞訊後非常生氣,親自趕往鍾會軍營,並向鍾會提出了從陰平小道進軍的計劃。鍾會表面上表示贊同,但背地裏卻認爲鄧艾此舉難以從成功。鄧艾對鍾會的真實想法一清二楚,回到軍中後立即下令全軍向陰平小道進發。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在大軍出發前諸將領在鄧艾面前的表態,叫做“萬死不辭”, 意爲死一萬次也不推辭,形容願意拼死效勞。這也是由《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所首創的一句成語。

在伐蜀佔據陷入僵持之際,鄧艾提出一個大膽的設想:從陰平小道出擊,直取漢中地區,這一點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不過,鄧艾是否在事前與鍾會進行過商量和溝通呢?小說中說事前是有過溝通的。然而在真實的歷史當中卻不是這麼回事。

據《三國志·鄧艾傳》記載:“艾上言:‘今賊摧折,宜遂乘之,從陰平由邪徑經漢德陽亭趣涪,出劍閣西百里,去成都三百餘里,奇兵衝其腹心。劍閣之守必還赴涪,則會方軌而進;劍閣之軍不還,則應涪之兵寡矣。’”這個記載當中的“上言”,指的是向當時曹魏帝國的實際控制者司馬昭進言,也就是上書,與鍾會毫無關係。

爲什麼鄧艾不用與鍾會商量和溝通呢?其實不少人在這方面有個很大的誤區,以爲鍾會是伐蜀之戰的統帥,鄧艾聽命與鍾會。而實際上在司馬昭下令兵分三路伐蜀時,有個特別安排。三路大軍並無前線統帥,分別由鍾會、鄧艾和諸葛緒指揮,三人並非隸屬關係,而是平行關係,都直屬司馬昭指揮。

參考書籍:《三國志》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