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價格戰絕對不是唯一的集客方式,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客戶不只是用腳選擇,偶爾也會動動腦子。

作者 | 荇菜

出處 | AC汽車

投稿請加微信:17301794939

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

在本篇開始前,我們先做個回顧,上一篇中,我們分析了集客的幾種方式,那麼集客只有這些方法嗎?當然不是!荇菜最近又跑通一個新的集客方式,限一類、二類廠。此類綜合性維修廠一般具備很不錯的當地資源,技術能力強,但是非常缺乏營銷策劃能力,針對這一類自帶資源的綜修廠,如何把資源變現,是問題的核心。

荇菜在與此類綜修廠業主的溝通過程中,發現業主的人脈圈中有不少是當地大、中型企業的決策者或決策者影響人,並且這類企業的內部車輛基本定點在該綜修廠維修,有一定的信任基礎,但定點企業的內部大量員工的私人車輛並沒有做過有效鎖定,屬於資源極度浪費狀態。

針對這一現狀,荇菜的集客思路是,綜修廠拿出一部分剛需項目、延伸項目、增值項目,組成福利套餐,以企業員工福利券的形式,經工會主席直接下發到員工手中,指定時間點,到維修廠憑員工工作證蓋章免費激活。

在激活現場,設立企業保養專場,通過企業信任背書爲紐帶,加現場氛圍和銷售人員的逼單話術,套餐成交率能夠達到60%以上。這類客戶對於綜修廠而言屬於純新客戶,並且這類客戶忠誠度比普通客戶要高很多,絕對是維修廠的優質客戶羣體,尚未資源變現的綜修廠不妨一試。

講完了集客,接下來讓我們迴歸到主題,荇菜先拋出一個問題:什麼樣的保養套餐纔是合理的?帶着這個問題,我們一起來逐步分析。

保養套餐設計的第一個關鍵點——毛利率

做企業不是做慈善,沒有利潤的行爲都是“耍流氓”,荇菜可是新時代的文明青年,“耍流氓”的事情萬萬不能幹。當然了,既然做促銷,部分讓利也是必須的,荇菜個人認爲保養套餐毛利率控制在40%左右是比較合理的,以荇菜設計的半合成機油4L裝、兩次保養套餐爲例,活動售價是599元,平均單次保養客單價是300元,毛利淨值249元,毛利率41.56%。

套餐成本組成:機油250元+機濾30元+養護50元+銷售提成20元=合計350元

看到這裏,是不是有點意外? What?說好價格戰呢?

嘿!荇菜可從來沒有講過要打——價格戰!

筆者會在接下來的篇幅中,用大量實際案例來證明,價格戰絕對不是唯一的集客方式,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客戶不只是用腳選擇,偶爾也會動動腦子的(捂臉)。

保養是剛需項目,但是頻次並不高,一臺車一年也就2-3次的保養需求。因此客戶每年養車預算中,其實是有這部分資金預算的,少則千餘(日韓系),多則3-5千(德系)。如何讓客戶在你這裏預消費,纔是套餐設計的主方向。

預消費的關鍵點有3個:

1、強調必要性;2、緊迫感促成衝動消費;3、明確時效性保障及服務保障。

因此在荇菜設計的銷售話術中以下3句話是必講的:

“保養是剛需,您早做晚做都是要花這個錢的。”

“這次是廠家贊助的99個送機油名額,我們才能給出這麼大力度保養套餐,3天活動結束,我們是要恢復原價的,現在不參與的話,太可惜了!”

“您看我們這個保養套餐,是不限使用時間的,您隨時都可以過來做保養,或者您也可以關注下我們的公衆號,可以在網上預約保養時間的,我們還可以提供上門取、送車服務,把車交給我們,您儘管放心”

講完以上的話術,很自然的加上一句:“大哥,您手機號碼多少?我幫您填寫下資料。”直接進入逼單環節,70%以上的客戶在這個環節就直接成交了。

保養套餐設計的第二個關鍵點——二次轉化

二次轉化分兩種情況。

第一種,就是行業常說的靠保養集客,再轉化其它項目,比如養護、維修、鈑噴等。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荇菜要得罪了,在這冬天裏潑一盆冷水,如果維修廠本身沒有很強的轉化能力,又讓出太多保養利潤的話,這些利潤真的白白丟掉的,所以這裏再次強調套餐毛利率的重要性。

那麼要如何提升其他項目的轉化成功率呢?

荇菜的解決方案是營銷、運營相輔相成,在營銷端的保養套餐中,把50-150元的油漆抵用券和50-150元維修工時抵用券,直接加入套餐中,一方面可以提升套餐價值,提高成交率;另一方面也能提高鈑噴和維修項目的轉化率,這和地推券收費是一個道理,利用的是客戶消費心理的一點小套路,套餐內的項目是客戶花錢購買的,不用掉就喫虧了。

運營端,需要呈現的是維保透明化,透明車況+技術營銷是維修廠長期生存的根本。

第二種,就是讓已經購買過套餐的客戶,續購保養套餐。維修廠可以嘗試將保養套餐常態化,形成保養習慣,客戶到店後只要簡單的選擇相應套餐即可。這種方式一旦形成,能夠很大程度上提升SA和客戶之間的溝通效率,而且也能把養護項目直接打包銷售。而毛利率方面,因爲是常態化銷售,可以在供應鏈上做些成本控制,接近50%的毛利率是可以達到的。

保養套餐設計的第三個關鍵點——凸顯技術、服務價值

荇菜在所有設計的套餐中,保養工時一項,都是明碼標價,並且普遍高於市場定價。這樣設計的出發點是兩個:

其一,在某東、某貓、某寧、某虎等衆多電商平臺的反覆衝擊下,機油價格透明化已經是趨勢,與其遮遮掩掩,還不如將價格直接持平或略高於電商,再通過略高的保養工時和相對不透明的養護項目拉高套餐價值;

其二,汽車後市場這個行業,爲技術、服務價值付費的概念至今尚未形成,招人難、缺人才已經成爲限制行業發展的瓶頸。荇菜雖人微言輕,但也願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做一點點的努力,希望行業健康發展。

本文系投稿(投稿請聯繫17301794939),AC汽車經授權發佈,文章觀點不代表AC汽車立場。

— END —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