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給巨蜥等本地物種主動接觸甘蔗蟾蜍小劑量的毒素,劑量小,可以誘發動物疾病,但不會使它們面臨死亡的危險,就能讓這些動物們知道,甘蔗蟾蜍是有毒的,要避免食用。澳大利亞有多少隻甘蔗蟾蜍。

澳大利亞擁有世界上最獨特和孤立的自然環境,擁有很多特有的有袋生物,然而不幸的是,澳大利亞的與世隔絕也讓它更容易受到外來物種的破壞。

18世紀第一批歐洲殖民者帶着他們的寵物來到這塊土地後,入侵物種的戰爭也就開始了,其中就包括甘蔗蟾蜍。

爲了解決甘蔗蟲害,引入甘蔗蟾蜍。

甘蔗蟾蜍,又叫巨型海蟾蜍,是一種強壯、體型龐大的兩棲動物,儘管不能和世界上最大的哥利亞蛙相提並論(一般體長34cm),但它們的體型也完全可以輕鬆長到25cm的巨型尺寸,尤其是一隻名叫Prinsen的蟾蜍,體長有38cm,並被載入吉尼斯紀錄大全。

這種蟾蜍原產於南美洲和中美洲,在1935年,被引進昆士蘭州,用來控制甘蔗種植園裏到處都是的甲蟲,一開始的數量只有102只。

起初,用其他生物來剋制害蟲,似乎是個好主意,然而在現實中,甘蔗蟾蜍和甲蟲幾乎沒有任何交集,甲蟲生活在甘蔗植物的較高的莖上,而甘蔗蟾蜍生活在地面,也不能跳那麼高去喫甲蟲,於是它們只能開始尋找其他食物。

甘蔗蟾蜍看起來很容易成爲本土捕食者的犧牲品,然而,這些肥胖的兩棲動物有自己的祕密武器。

繁殖能力強

澳大利亞有多少隻甘蔗蟾蜍?

在不到85年的時間裏,它們的數量成倍增長,從一開始的102只,現估計已經超過了2億隻。

甘蔗蟾蜍非常多產。受精後的雌蔗蟾能產下8000到30000個卵,一年產兩次,產下後小蝌蚪1-3天內孵化,不到20周就成年,成年後在野外可以存活5到10年。

適應能力強,擴散快

這些頑強的蟾蜍可以在各種各樣的棲息地生存,幾乎什麼都喫,小蜥蜴、蛇、有袋動物和老鼠,各種陸生和水生動物都是它們的食物。

有時它們甚至可以以寵物食物或家庭外的食物垃圾爲食。

不僅如此,這些兩棲動物還適應了當地的環境,在澳大利亞的大部分地區都有分佈,而且似乎正在以每年50至60公里的速度移動。

甘蔗蟾蜍是含有劇毒的美味點心。

從卵到成蟲,甘蔗蟾蜍所有的生命階段都是有毒的。肩膀上鼓膜後面都有腮腺腫大,這是它們攜帶毒素的地方,背上的皮膚和其他腺體也是有毒的。

這對澳大利亞本土物種來說是個壞消息,因爲它們還沒有時間適應這些蟾蜍毒素。

一舔或一口就會導致當地動物心跳加速、流涎過多、抽搐、癱瘓甚至死亡,本土食肉動物中,鳥類、蛇和鱷魚死亡率一直都很高。

值得一提的是,本地的寵物狗也會因爲好奇而去舔蟾蜍,結果就會出現四肢抽搐,癡癡傻傻的狀態,而且狗子不會吸取教訓,下一次還會再去舔,如同上了癮一般。

一項研究表明,這種兩棲動物使得澳大利亞淡水鱷魚的種羣密度驟降了77%;當地的護林員也聲稱,有一些鳥喫了美味的甘蔗蟾蜍後從天上掉下來死掉了。

解決辦法

爲了對付蟾蜍,人們提出了各種創新的解決辦法:利用信息素來破壞其繁殖週期;鼓勵公衆的參與來幫助控制種羣,在新南威爾士州的一次活動中,有100人捕獲了900只甘蔗蟾蜍,等等。

然而效果並不理想,每年,蟾蜍仍然像雨後春筍般冒出來。

無奈,爲了保護當地物種,科學家只能想辦法讓它們避免捕食有毒的蟾蜍。

給巨蜥等本地物種主動接觸甘蔗蟾蜍小劑量的毒素,劑量小,可以誘發動物疾病,但不會使它們面臨死亡的危險,就能讓這些動物們知道,甘蔗蟾蜍是有毒的,要避免食用。

除此之外,一些本土動物也學會了在不中毒的前提下,捕食甘蔗蟾蜍:

烏鴉已經知道了蟾蜍安全可食用的部位是什麼,包括大腿、舌頭和腸道,這些聰明的鳥會背摔蟾蜍,避開毒素的同時,掏空內臟。

同樣地,有的水鼠精確地知道如何切開它們的獵物,喫掉它們的心臟,而留下它們充滿毒素的身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