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原司長張紅宇發表了題爲《農業休閒產業》的主題演講

  中國小康網訊 劉彥華 杭州報道 \n2018年11月10日,以“新時代、新休閒、新產業”爲主題的2018中國(國際)休閒發展論壇在杭州隆重舉辦。本屆論壇由《小康》雜誌社和杭州市會展辦(發展會展業協調辦公室)共同主辦,中國少數民族文化藝術促進會聯合主辦,杭州休閒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承辦,浙江大學飯店管理研究所、浙江大學管理學院休閒管理研究所、杭州市休閒發展促進會共同協辦。

  當天下午,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原司長張紅宇發表了題爲《農業休閒產業》的主題演講。他表示,農業休閒產業在今天是一個方興未艾的產業,前景大好,與我們的改革開放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

  休閒農業大有可爲

  中國農業休閒產業爲什麼會發展得越來越紅火,張紅宇分析認爲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中國是一個大國,農業資源稟賦豐富,從農業產業發展的角度講,可以更多地聚焦包括休閒在內的農業多種功能的釋放。換句話說就是,隨着經濟社會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農業的發展已不再只是單純地提供諸如糧食產品、肉產品、水產品等物質產出,也包括各種各樣的非物質產品,這種非物質產品便構成了休閒產業在農業當中的相關元素。“我們講的生態農業、旅遊農業、休閒農業,在很大層面上都是一種物質之外的非物質精神層面的產品。這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其次,中國是農業大國,在解決了喫飯問題以後,如何聚焦農民,如何解決農民的收入問題、就業問題,觀光旅遊休閒爲我們提供了廣闊的思路。2017年農業增加值爲6.5萬億元,其中觀光旅遊休閒農業佔了10%,四川和浙江的觀光旅遊休閒農業發展尤其好,相當於當地農業增加值的64%。

  最後,從需求的角度來講,經過40年改革開放,如今中國的經濟總量已經位居世界第二位,解決了喫飯問題後,現在我們要解決的是喫“好”的問題,解決精神層面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休閒農業、體驗農業、養生農業等給我們解決這種精神層面需求提供了多樣的選擇。張紅宇強調,“習近平總書記曾提出,中國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爲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如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整個休閒產業的發展給我們提供了思路。”

  讓農業成爲有奔頭產業

  對於下一步農業休閒產業如何健康發展,張紅宇也進行了分析研判,在他看來,關鍵在於“四個好”。

  第一,要有好的定位。與美國、日本農業發展模式不同,獨有的山川河貌、資源稟賦使得中國農業發展在全世界範圍內創造了現代農業的第三條道路,即多元化道路。資源稟賦多元,產業類型多元,經營主體多元,貿易格局多元,政策組合也是多元。中國人多地少,發展農業,除了聚焦於物質產出之外,還要考慮如何進行精神層面享受,這決定了農業觀光旅遊的產業定位。

  在這方面,中央有要求,地方有探索,羣衆有期盼。不過,需要強調的是,各個地方的資源稟賦不同,農業休閒產業構成要素不同,定位也要有所不同。張紅宇表示,“我們需要觀光旅遊這樣一個產業助力我們的可持續發展,但同樣都是觀光旅遊休閒,四川的、浙江的,和其他地方的不是同一件事情。”

  第二,要有好的規劃。《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勾勒了未來振興農村建設的方方面面,包括九大工程、三大計劃等等。鄉村振興提出的休閒產業也有相關的規劃要求,農業休閒產業要想做大做強,每個階段有什麼樣的重點,如何實施,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等等都應該有所考慮,規劃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

  第三,要有好的抓手。“定位表明了我們到底應該幹什麼,而所謂的抓手則決定了我們怎麼幹。”張紅宇分析稱,不同區域發展休閒產業的路徑、方式不同,如何找到一個好抓手,沿着這個抓手一抓到底,非常重要。

  第四,要有好的機制。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讓億萬農民在振興鄉村建設中,包括農業休閒產業振興中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這決定了我們在產業發展中要與農民、與企業形成利益共同體,通過訂單、契約或者股份合作等方式,形成良好的機制。沒有良好的機制,農業休閒不可能健康發展起來。

  在演講臨近尾聲,張紅宇總結道,農業休閒產業是大文章,習近平總書記在振興鄉村建設中有明確的要求,“我們願意與大家一起,響應習總書記的號召,按照‘讓農業成爲有奔頭產業,讓農民成爲有吸引力職業’的指引,共同努力,讓農村成爲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