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海关总署公布了4月的进出口数据,其中4月大豆进口量达到671.6万吨,虽仍远低于上年同期的764万吨,但较3月份的428万吨已经大幅上涨了50%以上。

而来自国际船运机构的数据显示,5-8月我国大豆进口数量会继续保持高位增长态势,其中5月预计达到1000万吨,受益于我国大豆压榨厂的大规模采购,目前国际大豆价格的风向标——CBOT大豆价格已经涨至三周高位。

据悉,自疫情发生以来,世界各国的需求开始陆续疲软,在粮食市场,在经历了3月下旬季4月初的一场“粮食供应危机”的虚惊之后,人们忽然发现,当前最大的问题是需求不足的问题:由于商品缺乏流动性,已经给生产者带来了不可想象的收入困境。

首先禁止大米出口的越南,在经历港口大量大米滞留、巨量的货款违约、部分大米出现变质之后,仅仅几天的时间就再次恢复出口——贸易商们需要,农民无疑更需要。

最新数据显示,4月份越南大米对华出口量达40万吨,出口额1.85亿美元。更多数据显示,2020年前3月我国购买大米每吨平均价格为461.9美元,同比增长6.3%。

而作为全球最大的粮食出口国美国,在此期间一直在积极寻求出口。

据美国《时代》杂志4月21日报道,由于美国各地居家令的实施,几乎所有农产品的需求都大幅下降。供应链条的中断,让一些农民不得不开始大规模倾倒、销毁自己的农产品。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这种局面持续下去,当人们不再种植粮食的时候,仅仅靠库存反而是一种最致命的危险——而从全球范围来看,当前全球粮食供应足够满足未来一段时间的食品需求——当然,如果因为需求下降导致生产者不再种植粮食的情况下,全球都会面临食品供应问题。

而对于消费者而言,随着上游农户、养殖场降低生产,在未来的食物采购方面意味着更少的选择、更高的价格,购物与储存食物的方式也将完全改变,不得不冒险进行囤积。

这种境况其实已经出现危险苗头。

五月份交货的乌克兰玉米FOB价格每吨由180美元跌至168-170美元,导致出口几乎停止,贸易商不愿承受这样的亏损,而出口的减弱则意味着其国内与库存的增加,未来贸易商只能压低其国内的收购价格。

乌克兰玉米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就是国际市场对乌克兰玉米的需求下降了。作为去年乌克兰玉米的采购大国——中国,近段时间以来开始转向美国玉米市场,因为当前美国玉米到港完税成本仅有1500多元/吨,而这个价格还是因为来自中国的需求已经出现上涨才达到的价位。

从大豆、大米到玉米,来自中国的需求正给全球粮食市场带来一些活力。

但至少截止目前为止,全球粮食供应仍面临着来自需求不稳定的威胁。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粮食价格指数对谷物、含油种子、乳制品、肉类和食糖等一篮子食品的月度变化进行衡量显示,4月份世界粮食价格连续第三个月下降。

其中,小麦、大米受3月末、4月初的“粮食危机”意识影响出现较大涨幅,但从最近一周的表现来看,随着粮食供应危机意识的淡化,泰国大米已经连续两周回落,且幅度较大,各品种白米出口FOB价周环比下跌12-17美元/吨,报518-556美元/吨。

对于今年的粮食市场而言,全球贸易的停滞反而会引发价格的上涨,而出口国则面临着生产效益的大幅下降,浪费和供应紧张并存。

而在国内市场,目前三大主粮的供应依旧稳如磐石,巨量的库存仍是当前粮食安全的中主要解决问题,但一些危机意识也在进一步提升。

从今年东北地区的春播来看,在经历了4年的玉米调减计划之后,随着国内玉米供需关系的变化,对于2020年的玉米春播虽然整体未出现大的改变,但在各种渠道可以证实,对于今年的玉米种植已经有地区给予鼓励。

此外,针对最核心的夏粮收购问题,有关部门已经提前要求做好仓容准备工作,确保集中收购期粮食价格不会出现大幅回落或者卖粮难的问题。

与此同时,在此期间市场一度传出我国要增加1000万吨大豆、2000万吨玉米与若干棉花、白糖、豆油储备的消息。

就粮食进口市场,除了大豆之外,具备官方背景的智囊机构均未对当前粮食进口可能对国内农业造成的冲击表示担忧。

而根据我国当前粮食进口管理政策,每年我国进口的玉米、小麦、稻谷等总量是由关税配额控制,其配额内进口量总量不会超过我国粮食总体供应量的5%。

因此,尽管进口粮食价格偏低,但对于我国总体粮食供应和价格不会构成任何实质性影响。而在大豆供应方面,受困于我国自然资源因素制约,目前已经在学习日本等国,在积极稳固自身的贸易通道。

中粮国际巴西公司有关负责人近期对媒体表示,今年在巴西累计采购2019/2020作物季大豆800万吨,目前已完成出口330万吨,其中约260万吨出口至中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