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班长听罢严肃的说:这地方靠天吃饭,老百姓打点粮食多不易,新推的小米儿,自己不吃送给我们,那么大一盆粥我们要是一抬手就倒了,怎么对得起乡亲们。此时班长又回来了,对房东李大哥说:“锅腾出来了,您烧水吧。

  #谷光和青春小插曲#

  对于我们这代人,《青春之歌》与《红岩》一样是再熟悉不过的文学作品了。它是杨沫老前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铸就的不朽名著。还是在上小学的时候我就拜读过《青春之歌》,看过同名电影,并且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可以说这部书影响了我的一生,也影响了我们整整一代人。

  我喜欢这次线上阅读的主题,它给参与者留下了无尽的空间。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年轻过。都有着自己的青春之歌。

  我在上初二时就应征入伍了,可以说我的青春之歌是从绿色军营开始的,部队是我走上社会的第一所大学校,从军的感受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而这一切是不可能在两分钟内表述清楚的。所以,我只就下面这张照片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这一期间的一个小故事。

  这张照片拍摄于1971年2月25日。他的背景是延安中央大礼堂。

  这是我们通信兵工程指挥部第4期教导队在由西安到山西的行军途中参观延安时的留影。行军的下一站是陕北绥德,两个月后部队进入山西,我的小故事,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长这么大,到底喝过多少锅粥?没人统计过,要是问你对哪锅粥印象最深?恐怕有人会说,这个老东西,脑残!其实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并且,从没在这上面费过心思。但是,大半辈子下来,我还是独独对那锅粥印象深刻。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怎么来的?怎么喝的?就像光盘一样刻在脑子里,想忘都忘不掉。

  话说上世纪的1971年4月底,通信兵工指第4期教导队,在陕北绥德结束休整后,整装东进。一路上经陕西吴堡过黄河军渡大桥,进入山西地界。又过柳林、三交,到达临县地区。沿途风光有限,除了黄土还是黄土。有意思的是,在陕西地界上,路边的大标语是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在山西地界上的大标语则是全国农业学大寨。军渡大桥陕西一侧的饭馆子里,桌上放着的是油泼辣子。而到了山西,饭馆桌上摆的则是大醋壶。真可谓十里不同天,两岸不同俗。

  这次我们执行的是电缆线路开通测试的任务,车队在临县境内以班为单位分兵到各无人站。当晚,我们到达了一个叫乔茂的小村子,老村长看着这帮生龙活虎的小伙子既高兴又发愁。村子太小,只有几户人家,要住下这么多大兵,确实有困难。这时村里的李大哥主动站出来说,让他们到我那儿住吧,反正我是独身一人,我住牲口院儿去。随着李大哥我们来到了他的家,这个地方也属黄土高原,老乡们的窑洞与陕北的大致相同,好一点的用砖修个门脸,灶在门口紧挨着窗户,一间屋子半间炕,冬暖夏凉,住着挺舒服。这时老村长提着半口袋小米和一碗泡好的黄豆走进了窑洞,客气的说:“村子小,也没什好东西,这是新推下的小米子,尝个鲜吧。”班长也没客气就收下了。(我们当然不能白要老百姓的东西,那地方缺大米,班长改天送还了等量的大米。)诸位,小米儿来了吧,现成的锅灶,缸里的水满满的,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班长说:“天晚了,吃点干粮,咱们主要就喝小米粥了。”不大一会儿,锅里发出了新小米的诱人香味儿。山西的小米儿闻名天下,据说当年皇上都喜欢这一口,为了增加营养,那半碗黄豆也折到锅里。不大一会儿,房东李大哥回来了,说做完饭后,他还得用锅烧点水带走。班长答到:“好说,腾锅”。就在李大哥去借暖壶的当下,在盆满,碗满后,锅里依然还剩着半下子粥。情急之下,有人就想起了门外窗台上的大瓦盆,这个大盆直径一尺,深四寸,上着白釉,锃光瓦亮,厚重中显出几分汉唐遗风,如果放在今天的文物市场,贩子们开口就敢说这是当年晋国公的御用之物。未经请示,剩下的半锅粥,换防进了盆里。

  此时屋里响起了一片呼噜呼噜的喝粥声,远远听着就像掉到了猪圈里。这时李大哥推门进来了,看到桌上摆着的大瓦盆,登时一脸的不自在,也没说话,一把将班长拉出门外。屋里有嘴欠的兄弟立马就说:“看见没有,山西老西抠吧,用个盆又弄不坏,至于吗?”鸡贼的弟兄此时开始心里打鼓,琢磨着这盆该不会有什么问题吧?没心没肺的则只顾闷头喝着自己的粥。此时班长又回来了,对房东李大哥说:“锅腾出来了,您烧水吧。”说着笑眯眯的走到瓦盆前、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儿的从中间盛了满满一碗粥喝了起来。一切回归自然,屋里很快又是一片猪圈声。不一会儿,风卷残云盆干碗净了。

  简短节说,熄灯后屋里静了一段时间,就听着扑哧一声笑,大家一看是班长,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班长一向严肃认真,从不在熄灯后讲话,这次怎么破戒了?只听班长笑着问今天的粥怎么样?有几个兄弟开口答到,好喝。班长也说,就是好喝。特别是瓦盆里的加了佐料,味道不错吧?那个盆可是李大哥的宝贝,不能随便动。你看人家连夜拿走了吧,今后遇到类似的东西,千万别动老乡的。在大家的追问下,班长说、告诉你们吧,那是李大哥的尿盆儿!说完哈哈哈哈的笑起来。这一晚大家像是打翻了五味瓶,怎么想怎么觉得不自在。

  直到几天后,才有人想起来问班长,你知道是尿盆,怎么还自己弄了一碗、蒙着大家把这盆儿粥喝光了?班长听罢严肃的说:这地方靠天吃饭,老百姓打点粮食多不易,新推的小米儿,自己不吃送给我们,那么大一盆粥我们要是一抬手就倒了,怎么对得起乡亲们?又让老乡们怎么看我们呢?

  这件事过去几十年了,由于教导队是临时单位,人员来自工指(师)下属的各部门,这些年我连班里有些战友的名字都记不清了,但是这锅小米粥和老班长处理问题的沉稳大度,以及他对老百姓的一片诚心,对维护军队荣誉的责任感,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中。

  2020年5月8日星期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