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今年最慢冷空氣已深入廣東珠三角,我國幾乎經歷了“全國性降溫”,冬天的地盤向南擴展到河南--山東一線,廣州也有了秋天的感覺。與此同時,臺灣海峽以北,我國近海水溫全線降到24度以下,已不適合任何颱風活動。

11月16日全國最低氣溫分佈,中氣愛製作

但不要忘了,我國領土和領海廣闊,氣候極其多樣。雖然你那兒是冬天,但還有很多地方是夏天,譬如臺灣南部和海南大部,現在還經常重上30度;臺灣高雄--海南萬寧一線以南,海水溫度在27度以上;在南沙羣島和太平洋低緯,海溫甚至高達29-30度,這裏和盛夏沒什麼兩樣。

11月16日西北太平洋海溫分佈,來自NOAA和JMA

因此,只要副熱帶高壓肯讓出地方,只要其他條件合適,熱帶太平洋一年12個月都可以出臺風。而現在(2018年11月中旬),副高就讓出位置了,熱帶季內振盪(MJO)的上升區靠近了,北太平洋一口氣搞出兩個颱風胚胎(91W和98C),連同“印度颱風”尕嘉,北半球熱帶有三個風暴共舞。

11月16日風雲4號衛星雲圖顯示,熱帶北半球有三個風暴活動,中氣愛標註

這其中,太平洋颱風胚胎98C有鮮明的厄爾尼諾特色。它在離我國萬里之外的中太平洋生成,長途跋涉多天來到美國關島附近,和山竹有點像。未來一段時間,隨着厄爾尼諾的不斷發展,太平洋深處還將源源不斷地生成新臺風胚胎,其中會有2-3個颱風生成,組成又一波颱風活躍期。

11月16-20日北太平洋、北印度洋熱帶氣旋發展態勢,中氣愛根據ECMWF數據製作

正如上文所說,我國近海海溫已經很低,不適合颱風活動;冷空氣在不斷南下,給我國廣東以北扣上了颱風防護罩。然而,到11月下旬,隨着東亞環流形勢的大幅調整,冷空氣將暫時減弱,屆時有可能有颱風進入南海,間接影響華南的可能性不能排除。當然,直接登陸的可能性已經相當低了,萬一登陸,基本上只能是海南,強度只能是熱帶低壓或更低。所以華南的朋友暫時不用擔心,先迎接冷空氣降溫和溼冷。

受冷空氣影響廣州市區氣溫已跌破20度,並繼續下降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