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女子不如男。”
古有花木兰替父从军,穆桂英替夫挂帅;近代有秋瑾为国请命,林徽因保护文化瑰宝。
尽管在民国时期,由于封建的社会性质的关系,女子的社会地位极其低下。那个时代的女性的行为与思想更是受到了封建思想的桎梏,因此不少拥有不输给男子才气的女子便被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便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这一观点,更表现出曹雪芹对于这腐朽思想的痛惜与惋惜之情。
事实上,造成当时这一严重局面的不仅仅是上层领导者的原因,更是因为当时的人民们不懂也不想抗争。他们对于压迫自己的规则毫无作为,甚至是默许了这种做法,这无疑增加了统治阶级的气焰。
但是有这样一位奇女子——严士瑜,在丈夫去世后,由于未曾诞下男孩,家产被亲戚一扫而空,然而,她抚养的四个女儿中有三个是大学校长,这向我们昭示着一个不容欺骗的事实:才华是最可靠的资产。
幸福的一家人,却因丈夫的突然离世猝然改变
吕凤歧出生于安徽旌德的名门望族——吕家。吕家在当时既拥有着万贯家财,又是当地赫赫有名的书香世家。吕凤岐酷爱读书,又是家中的嫡长子,按照当时的法律规定,只有嫡子才有资格继承家产,女儿一分钱都无法得到。所以理所当然的,吕凤岐得到了父亲尽心尽力的全力培养。
吕凤岐文学才华不俗,更是深得父亲的真传,理应早早中举,报效朝廷。谁知恰逢太平天国起义造反,导致科举考试推迟,也让吕凤岐年近不惑才考上举人。也是因此缘故,吕凤岐的前妻认为他已经毫无指望,便干脆利落地与他离婚。
因此吕凤歧才迎娶了他的第二任妻子——严士瑜,这位在当地远近闻名,才华横溢甚至不输给男子的才女。吕凤岐甚至打趣妻子,“如果女子能科举,那么严士瑜一定能高中状元。”
与第一段婚姻截然不同,吕凤歧与严士瑜两人皆是才华横溢的文学大师,严士瑜在某些方面甚至强于丈夫。这让吕凤岐不仅仅将严士瑜看作是自己的妻子,更是将她视为自己的人生知己,在官场反面,吕凤岐常常请教严士瑜,而严士瑜常常能给予吕凤岐出乎意料的解答。
这更让吕凤岐对其爱如珍宝,自从两人结婚以来,花前月下,举案齐眉,好不快活。两人曾度过一段如同神仙眷侣一般的时间。在吕凤歧五十岁时,他早已厌倦了官场上的尔虞我诈,决心带着妻子与三个女儿辞官归隐。
谁知回到家乡却遭逢突变,先是前妻所生的长子因为天生身体虚弱,不久便离开人世;二儿子顽劣成性,常常逃学,令吕凤歧大动肝火。那是实行“严父慈母”的规矩,所以吕凤岐不得不常常训斥他,希望他能够回心转意。谁知,二儿子心气颇高,自尊心太强的他无法忍受父亲的指责,不久后便上吊自杀了。
两个儿子的接连离世让吕凤岐备受打击,由于年事已高,本就体弱多病,吕凤歧自此一病不起,不久后便抛下妻子与四个女儿,离开了人世。
丈夫去世,家产被抢
严士瑜对于朝夕相处的丈夫突然离世还没来得及调整好自己悲伤的情绪,接下来所发生的一连串突如其来的事情更是让她措手不及。由于丈夫离世,两个儿子早已死去,而严士瑜本身没有诞下过男孩。
所以,吕家旁支的亲戚们如同吸血虫一般蜂拥而上,抢走了属于严士瑜母女的那份家产,并将她们孤儿寡母五人赶出了吕家。尽管心里极其不满,但是严士瑜却对那些陈规旧律毫无办法,只能先带着女儿回到娘家。
认真培养女儿:四个女儿三个大学校长
在被赶出吕家后,严士瑜身为一位寡妇,根本无处可去。身无长物的她只能带着四位女儿回到了娘家。由于大女儿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而之前定下的人家又因为吕凤岐的离世便取消了婚约。严士瑜为了女儿,只能将大女儿许配给了哥哥的儿子,也算得上是一桩好婚事。
待到大女儿出嫁后,严士瑜便带着三为女儿在娘家住下,一心一意辅导女儿们。严士瑜对“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种说法深恶痛绝,她认为女人一样有能力承担起男人的工作,女人从来都不是男人的附属品。她决定要将女儿们培养为不输给男性的新时代女子。
严士瑜并没有像其他大家太太那样,只教授女儿们针线女红,而是让她们从小便熟读《四书》、《五经》等文学著作。她还教授她们如何为人处世,赋予她们全新的思想,告诉她们:女孩并不比男孩差,不要因为自己的性别而感到自卑,男孩能够胜任的工作,女孩一样可以完成。
这样的母亲在当时迂腐的社会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而女儿们也在母亲的循循善诱之下刻苦读书。她们不仅仅继承了父母的文学天赋,她们自己更是格外地刻苦努力。在母亲的培养下,三位女儿不仅仅学习成绩格外优秀,三人更是在其他方面,例如书法、绘画等才艺方面各有所长。
三人才成年之后,分别担任三所大学的校长。这在当时可以算是震惊全国的大新闻了,在她们三人之前,从未有女子能达到这种地步,她们让世人对于女子的固然印象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也同时鼓励了社会上的其他女子,推动了当时中国的思想解放。
严士瑜的事例无疑告诉我们:才华是最可靠的资产,哪怕一时身无分文,如果你才华横溢,必定会有出人头地的一天。严士瑜毫无疑问是一位奇女子,在那个束缚女性的时代,却能做出如此伟大的事业,可以说,严士瑜在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