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蒙長篇小說《笑的風》。從1953年秋天動筆寫《青春萬歲》起,在六十餘年的時光中,王蒙出版五十卷文集,作品被翻譯爲20多種文字,流行於世界各地,拿下茅盾文學獎等多個獎項。

原標題:保持熱乎乎的生活態度 王蒙因何被稱爲“高齡少年”?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5月10日電(記者 上官雲)作家王蒙,這是一個讀者們很熟悉的名字。認真讀過他作品的人,很容易被其中的知識積累和幽默感圈粉。

而在現實生活中,王蒙確有“高齡少年”之稱,新潮、有趣,年過八旬也常有新作品發表。今年4月底,他出版了最新長篇小說《笑的風》,寫生活、寫婚姻家庭,依然貼近現實。 

如何保持旺盛的創作力?前不久,王蒙在接受中新網(微信公衆號:cns2012)記者專訪時分享了一個祕訣:保持熱乎乎的生活態度。永遠抱着希望,活得更好,寫得更好。

一位“耄耋作者”的家底

上世紀50年代末,在一個春天的夜晚,貧農高中生傅大成無意間聽到風中傳來一縷女孩子清甜的笑聲,寫下一首詩歌《笑的風》,他的“悲喜人生”由此開始。

因爲這首詩歌,傅大成順理成章地走上文學道路。之後經歷了包辦婚姻、婚外戀、離婚、再婚與離婚……直到耄耋之年,他幾乎嚐遍了人間的酸甜苦辣。

故事脈絡並不複雜。小說所述時代跨越60年,濃縮了不同時期的特點和社會氛圍,藉由傅大成的兩次婚姻經歷,揭示的是時代變遷帶給一代人思想、情感和命運的震盪。

“我知道不止一個爲擺脫包辦婚姻的遺產而苦鬥,鬥得慘勝而最後仍然不成功的故事。”王蒙如此敘述他的寫作緣由。

在他眼中,通過個人故事、婚戀家庭的特殊命運、愛戀情仇的情節寫歷史,寫地理、寫人生、寫社會、寫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衝撞與整合,這是文學,也是《紅樓夢》到《茶花女》與《安娜·卡列尼娜》的傳統,“這是耄耋作者的家底。”

“書的命,要看當下,也要看長遠”

最初,《笑的風》寫完後,先後在《人民文學》《小說選刊》《小說月報》等知名雜誌上刊登。《人民文學》卷首語還特別提到,此作“是一篇顯然具有長篇容量的中篇小說”。

於是,王蒙又用兩個月時間,把小說增寫近五萬字,“這是我寫作史上的第一次,自己的中篇新作完全把自己迷住了。”

“越修理越大發,比夏天寫中篇稿時還瘋還熱,於是它成了現在的十三萬字長篇新作。”對新書,他挺滿意,“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部。寫得神魂顛倒,如醉如癡,細胞跳躍,神經嘚瑟。”

長篇版《笑的風》,書名沒有做出修改。他說,自己有一系列三字名的作品:《夜的眼》《海的夢》等等,“還有,我極喜歡蘇聯電影《格蘭特船長的兒女》的插曲:《快樂的風》。喜歡白甜美。你也會喜歡的,我想。”

“書的命,要看當下,也要看長遠。”王蒙不太擔心《笑的風》是否受年輕讀者歡迎。他把更多精力花在打磨人物、語言上,“意在筆先,情在意中,寫起來如火如荼,如潮如浪,難以自已。”

保持熱乎乎的生活態度

對王蒙而言,寫作確實是人生的一個重要關鍵詞。

從1953年秋天動筆寫《青春萬歲》起,在六十餘年的時光中,王蒙出版五十卷文集,作品被翻譯爲20多種文字,流行於世界各地,拿下茅盾文學獎等多個獎項。

2019年,他又獲得了“人民藝術家”國家榮譽稱號。

有作家開玩笑似的說過,寫小說是年輕人的事,老了以後一想到寫小說,煩。但在王蒙這裏,完全不存在這種情況:他在80歲以後依然保持着不疾不徐的寫作頻率。

2019年第1期的《上海文學》發表了他的《地中海幻想曲》,2019年第1期的《人民文學》發表他的《生死戀》,今年《笑的風》又出版了。

許多人驚訝於他旺盛的創作力。王蒙卻覺得這很自然,“愛生活,愛家國,愛世界,愛文學、愛語言,愛每一根草與每一朵花,每一隻小鳥,愛你我他,當然,更有她。”

“保持熱乎乎的生活態度。永遠抱着希望,活得更好,寫得更好。”他幽默地說。

高齡少年的“少年感”

從《青春萬歲》到《活動變人形》,再到《笑的風》……那些密集的排比語式,字裏行間的幽默感,經常讓人讀上幾頁就認出這是王蒙的文字:知識信息豐富,寫得很有意思。

這大概是因爲,王蒙在生活中就是個很新潮很有趣的人:閒暇時願意看看微信,曬曬走路步數,參加一些很流行的談話節目或文化節目,也能興致勃勃地跟年輕嘉賓聊到一起,溝通毫無障礙。

著名作家鐵凝送給他一個評價:王蒙是高齡少年,因爲他對生活中各種事永遠都充滿興趣,都躍躍欲試,真的不像是個老人。

“鍛鍊身體,筆耕不輟,每天寫作五小時,走步九十分鐘,唱歌四十五分鐘。”這就是他的生活狀態。當被問到疫情期間的生活時,王蒙想了想,又加上一條,“看電視三個小時。”

他對於創作,的確永遠充滿了熱愛與激情。“抱着學習的態度、欣賞的態度、關心的態度,來看待世界、人生、人。”至於如何保持“少年感”,這就是王蒙總結出的經驗。(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