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一個很多人都可以做到,早餐或者趕地鐵期間戴耳機聽英文錄音的人比比皆是,許多人也有看無字幕美劇學習的習慣。許多英語的學習方法都是學得已經很好的人,回過頭來幫學習較弱的同學總結的,往往體會不到基礎較弱的同學的難處。

【如何學好英語】一直都是英語學習者心中永恆的困惑,也是知乎上的熱議話題,高贊回答層出不窮。

所以今天小編給大家盤點幾個優質回答,希望能對大家英語學習有所幫助~

營造語言環境

@瀟峯學長

許多語言學家都同意環境對語言的習得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這裏,我們塑造環境的方式主要分兩個:

1. 用英文音(視)頻填充自己的碎片化時間

第一個很多人都可以做到,早餐或者趕地鐵期間戴耳機聽英文錄音的人比比皆是,許多人也有看無字幕美劇學習的習慣。這裏我們把英文音(視)頻分成三類:有聲書、演說、電影/電視劇。

在這裏強烈安利下喜馬拉雅FM和網易雲音樂,資源非常多。

2. 用英文自言自語來增強熟練度

很多人怕說不好,開口了緊張或者是磕磕巴巴,問他們原因,大多會說沒有語伴、沒有外國朋友天天和他們對話。

固然,有個語伴是好事,但語伴不可能天天都陪着你呀,大多數時候人家在忙的時候,你就乾等着嗎……這個時候不如嘗試用英文放飛自我地自言自語吧~

你可以自言自語一段自己模擬着在畢業典禮上發言的開場白,或是自己想到的一個有意思的話題,打算講給朋友們聽,或是自己剛上完的課、讀完的書自己想複述給別人,也可以是你特喜歡一句臺詞或一首詩。

無論是什麼,只要是makes sense的英語內容,你都可以拿來自說自話

很多人可能會有心理障礙,覺得這麼做會被路人看做是自閉症……那你自己就裝出一副在背課文的樣子不就好了。就算被路人誤解,那他們也不會報警或是怎麼樣的。

而且你可以想想,比起一直說不利索英語,從而在今後上課發言感到尷尬,自信心越來越受打擊,錯失一堆去上臺進行演講的機會,這點被路人誤解的尷尬算得了什麼呢。

有得必有失,而這個失帶來的效益是非常大的。

詞彙很重要

@ze ran

1. 單詞發音很重要。即使你不讀,你也要聽。與中文不同,英文的發音是與拼寫聯繫在一起的,知道怎麼讀,就知道怎麼寫了。

2. 老老實實的背基礎詞彙。對於前6k個基礎詞彙,各種方法幫助不大。等到詞彙量多了,自然而然的你就可以應用詞根詞源,同義反義了。不要浪費時間研究方法。

3. 大量,重複。一天背200,比四天背50效率要高很多。

4.使用軟件。很多人說有書就好了,但背書需要的毅力比用軟件大多了。每人習慣不同,背單詞的軟件很多,可以都試試,找到最合適自己的。最好軟件可以安排學習,複習任務,不用操心以前學的忘了沒,該不該複習之類的事。

單詞很重要,很多說詞彙量不重要的人,往往都已經有一兩萬的詞彙了。

許多英語的學習方法都是學得已經很好的人,回過頭來幫學習較弱的同學總結的,往往體會不到基礎較弱的同學的難處。

作爲一個英語基礎較差的人,我試過各種方法和捷徑,但都不了了之。當我花了幾個月把詞彙量從 5k 提到 25k時,我才知道原因,詞彙量5k 和 25k 是不同的世界。

5k的時候,我不會想要多看一眼不認識的詞,因爲太多詞都不認識了,果汁裏的成分,雜誌裏的八卦,不認識的詞太多,就不會想看,也不會記到腦子裏。

25k的時候,遇到不認識的詞會想,居然有我不認識的,仔細瞧瞧,然後可能可以根據詞根什麼的猜出來,或者乾脆查字典,然後就記住了。

這個時候我才能體會到以前試過的那些學習方法的用處,但前提是,我已經有相當的詞彙量了。

精聽纔是關鍵

@起點君

1.不看文本,以1.5倍速度,聽整篇文章,並默寫聽到的詞,句。遇到聽不全的地方,不要停一次到底

2.不看文本,以常速,聽整篇文章,補充第一次的默寫。

3.逐句聽寫,這時候,如果聽不懂,反覆播放那一句話,多聽幾遍,儘量猜出來。

4.聽寫完之後,再聽全文。之後對照文本,找出錯誤,修改自己的聽寫內容。

5.錯誤的地方,再次重複聽,找到原因,直到對句子形成條件反射

這種學習方法的有點是:直觀地讓自己清楚聽力上的弱點是什麼?比如,因爲沒有掌握連讀,弱讀,詞的重音等,從而聽不準。

知道弱點後,針對性地進行訓練,提高對這一內容的敏感度。比如,這次你沒聽出'not at all' ,總結之後,因爲未掌握連讀,而導致沒聽出來。反覆聽,增強耳朵對這個短語的敏感度,下次聽到這個短語,就能聽出來了。

關注我們

文章轉自小學英語,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