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宗皇太极暴毙而亡后,由于生前未立太子,因此在满洲贵族中发生了尖锐而凶险的争夺皇位的斗争。
当时最有希望夺得皇位的是肃亲王豪格和睿亲王多尔衮,二人在实力对比上旗鼓相当。豪格有整黄、镶黄、整蓝三旗的支持,多尔衮有整白、镶白两旗的支持。
其余三旗中,整红、镶红两旗掌握在礼亲王代善父子的手中,镶蓝旗掌握在郑亲王济尔哈朗的手中。
围绕多尔衮与皇太极长子豪格间的帝位之争,双方的拥立者立即展开了活动。
图尔格、索尼、图赖、鳌拜、谭泰等支持豪格的两黄将领来到肃亲王府,请求豪格立即登大位称帝,并一起盟誓:愿生死一处。豪格同意后,派人继续活动,大肆鼓吹。
就在豪格为继承皇位积极策划的时候,多尔衮也在秘密准备夺取皇位。整白、镶白两旗将士都积极拥戴睿亲王多尔衮。多尔滚的兄长阿济格和二弟多铎也支持他继承大位。
据史料记载,豫亲王多铎曾多次劝谏大哥多尔衮:你为何迟迟不登基称帝,莫非是怕两黄旗?我舅舅阿布泰曾对我说,两黄旗大臣支持皇长子豪格的,不过就几个人,我们都希望你能继承大统。
多尔衮沉思许久,回答道:“我早想称帝,但唯恐此二人不答应,一旦反我,我将有大祸临头,因此不敢擅动!”
多尔衮说的此二人,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索尼和鳌拜。他虽然觊觎皇位,但是此二人站在敌对阵营,使得他不得不考虑他强行通过武力登基后所带来的军事后果。
他担心一旦发生武装冲突,他是否可以控制住八旗将士,如果不能,那对于久经沙场的多尔衮来说,后果是不言而喻的。
索尼和鳌拜这两个人是两黄旗的干才,一个才高八斗,一个武功盖世,他们目前是站在皇长子豪格那边,显然是很反对我多尔衮的。事实也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
皇太极驾崩后第五天,多尔衮、代善召集诸王商议立新君。崇政大殿气氛非常严肃和紧张,八旗子弟兵手握兵器,如临大敌。
会议一开始,索尼、鳌拜就迅速站出来大声嚷道:“皇长子才德兼备,军功累累,且是先王长子,应速即大位。”
多尔衮顿时冒出一阵冷汗,这两个政敌对自己来说真是很大的一个威胁,必须小心对付,不然反被他们所制。如果按议政的人数,少数服从多数,多尔衮未必能赢。
足智多谋的多尔衮以硕贝勒共议国政的制度为由,只允许各个贝勒诸王参加会谈,把索尼、鳌拜等两黄旗重臣潜出大殿外。
这样一来,对多尔衮就非常有利了。没想到礼亲王代善站出来说道:“先王突然驾崩,虽没有立下遗诏,但是豪格乃先王长子,是大位的不二人选。郑亲王济尔哈朗见状,便立刻附和代善,表示赞同。
见二位叔叔支持自己,关键时刻豪格倒谦虚了起来,说道:“我福小德薄,恐难当重任。”这句话让代善和济尔哈朗哑口无言,难堪至极。
二弟多铎急眼了,立即出来支持大哥多尔衮。多尔衮见状,也不敢贸然发表意见。多铎见没人说话,便大声嚷道:“要是你们不立我大哥多尔衮,也不立豪格,那就立我吧!”此言一出,众人一片哗然。
多尔衮还是一言不发,因为他已经认真分析了形势,若有一个不谨慎,就会发生火并。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打起来对谁都没好处。
在多尔衮心里,文臣并不可怕,文臣反对他,作为武将来说,他也不会当回事。可怕的是两黄旗的将领们,特别是索尼和鳌拜这两个人,可谓他的心腹大患。
然而作为久经沙场的多尔衮,为何不拿出他的勇气去搏一搏呢?试试拉拢索尼和鳌拜,或者用计策干掉他们。
要是换做皇太极面对索尼和鳌拜,我想肯定是另一番风景,皇太极擅长玩弄帝王之术,索尼和鳌拜肯定被收拾得服服帖帖的。
所以要我说,多尔衮只会领兵打仗,只是将才的料,不会帝王之术,本就没有做皇帝的命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