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國隊還曾有一位傳奇的乒乓球天才少女,在17歲的年紀就奪得世乒賽女單冠軍,並在力爭衛冕時蒙受冤屈,在20歲時就早早退役,直到死後20年才獲得正名,成爲世乒賽歷史上獨一無二的女單“並列冠軍”——她就是美國隊迄今爲止唯一的世乒賽冠軍露絲·艾倫斯。此時距離露絲在衛冕戰中蒙冤已經過去64年,如今,巴登世乒賽女單冠軍欄中記錄着世乒賽歷史上僅有的一對女單並列冠軍,也記載着這位美國乒乓球天才少女的傳奇經歷。

國際乒聯日前發佈的消息稱,擬於6月初再討論是否能如期在9月底舉辦世乒賽,也就是說,釜山世乒賽有可能繼續推遲,甚至可能出現釜山世乒賽和明年的美國休斯敦世乒賽“撞期”的極端情況。因此有韓國媒體報道稱,應該將釜山世乒賽團體賽和休斯敦世乒賽單項賽“合併”,都放在韓國合辦。但美國廣闊的體育市場,顯然是國際乒聯不願意放棄的一塊“沃土”。

將世乒賽和美國聯繫起來,也許會讓很多球迷有點“違和感”,似乎美國和乒乓球之間存在着遙遠的距離。但可能很少人知道,第一支在同一屆世乒賽包攬男女團冠軍,同時拿下考比倫杯和斯韋思林杯的球隊,正是美國乒乓球隊;美國隊還曾有一位傳奇的乒乓球天才少女,在17歲的年紀就奪得世乒賽女單冠軍,並在力爭衛冕時蒙受冤屈,在20歲時就早早退役,直到死後20年才獲得正名,成爲世乒賽歷史上獨一無二的女單“並列冠軍”——她就是美國隊迄今爲止唯一的世乒賽冠軍露絲·艾倫斯。

美國最傳奇的乒乓球運動員露絲·艾倫斯

露絲·艾倫斯出生於1918年,父親是百老匯製片人,母親是歌劇演員。受家庭的影響,年幼時露絲夢想進入娛樂圈,成爲一名時裝設計師。13歲時,她在紐約一家網球俱樂部打網球時突遇大雨,露絲只能回到屋裏看看有什麼別的可玩兒,結果在地下室裏發現了乒乓球桌,然後馬上迷上了這項運動。

1933年秋天,15歲還在上高二的露絲開始參加各種正式的比賽,並且一發不可收拾 。1933年10月,她獲得了第一個美國乒乓球協會(APPA)賽事的冠軍。11月,她在新羅謝爾公開賽奪冠,這是當時APPA的六大主要賽事之一。接下來,露絲贏下了自己參加的所有女單賽事,讓許多人驚呼“這小姑娘是從哪裏冒出來的?”

當時的乒乓球愛好者這樣描述露絲的比賽風格:“她身高大約1米6,體重大概90斤,打球就像是圍着乒乓球桌跳舞,然後像棒球運動員一樣擊球。”實際上,跳舞確實是露絲乒乓球訓練內容的一部分,目的是練習靈活的步法。除此之外,露絲平時的陪練經常是男選手,她說這是爲了增強自己反應和擊球的速度。

1936年,露絲·艾倫斯代表美國隊出征布拉格世乒賽,最終幫助美國隊獲得並列第二名。女單賽場上,露絲一路打到半決賽,對陣團體賽曾戰勝過自己的衛冕冠軍、捷克斯洛伐克名將凱特內洛娃。這場比賽堪稱提前上演的決賽。露絲先輸了第一局,隨後連扳兩局逆轉晉級。決賽中,露絲贏得更輕鬆,3-0輕取德國隊的克雷普斯巴赫,成爲美國第一位也是迄今爲止唯一一位世乒賽單打冠軍 。

一個17歲的美國姑娘拿下了世乒賽女單冠軍,打破了歐洲選手對世乒賽冠軍的壟斷,這對美國人是個刺激,對當時統治世界乒壇的歐洲人更是一個大大的刺激。露絲當時在接受採訪時說:“歐洲人視乒乓球爲國民運動,就跟美國的棒球差不多。我奪冠後在幾百個球上親筆簽了名,真是挺費勁的,尤其是那些球上已經有兩三個別的球員簽過名了。”

1937年,露絲再度隨隊出征巴登世乒賽。那一年,美國女隊8戰全勝勇奪女團冠軍,那是美國女乒史上首次奪得考比倫杯,也是僅有的兩次捧杯經歷之一(第二次是在1949年的斯德哥爾摩世乒賽)。而美國男隊也拿下了斯韋思林杯,這也是史上第一次有一個國家在同一屆世乒賽包攬斯韋思林杯和考比倫杯。

女單賽事,露絲依然順利晉級決賽,這次她的對手是奧地利隊的特魯德·普利茨。這是一位典型的防守流打法的選手,技術精湛,步法靈活,體力充沛,唯一的弱點可能就是幾乎完全沒有進攻能力。

兩人纏鬥到第三局,比賽突生意外。原來,當時的乒壇流行防守打法,一場比賽經常耗時數小時甚至要拖兩天才能分出勝負。爲了控制比賽時間,國際乒聯制定了一系列堪稱簡單粗暴的規則——三局兩勝的比賽,比賽時間限定爲1小時,五局三勝的比賽,比賽時間限定爲1小時45分,如果不能在規定時間內結束比賽,裁判員可以取消雙方的比賽資格!結果,這場女單決賽真的打到超時,裁判團經過合議,決定取消露絲和特魯德·普利茨兩人的比賽資格,將該屆賽事的女單冠軍定爲“空缺”。

特魯德·普利茨

此後,在打乒乓球之餘,露絲開始利用父親在演藝圈的人脈,在美國和英國進行各種表演賽。這些表演在美國獲得了很大的成功,而且美國乒協(USATT)允許她收取酬勞。但在英國,英國乒協(ETTA)和國際乒聯(ITTF)認爲露絲收取表演賽酬勞違反相關規定,最終將她禁賽幾個月。

1938年,露絲實際上已經退役告別球場,雖然她的表演賽一直持續到20世紀40年代,但當時她的主業已經是戲劇經紀人。露絲轉戰商場和演藝圈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打造了自己的公司品牌。露絲·艾倫斯曾說過,乒乓球是“艱苦的工作”,爲了打好乒乓球,她必須“放棄一些想看的電影,遠離想去的夜總會”。不能懶洋洋地躺在牀上直到下午三點以後,也不能去參加舞會了。”誰也不知道,如果繼續打球,她還能創造多少乒乓球奇蹟。告別球檯,乒壇少了一位天才少女,但露絲卻找到了更讓她着迷的職業生涯。

1980年6月6日,在自己62歲生日的前5天,露絲在位於貝弗利山莊的家中去世。而在她去世後21年,2001年,國際乒聯終於裁定巴登世乒賽女單決賽的裁定是錯誤的,將記錄修改爲參賽雙方爲並列冠軍。此時距離露絲在衛冕戰中蒙冤已經過去64年,如今,巴登世乒賽女單冠軍欄中記錄着世乒賽歷史上僅有的一對女單並列冠軍,也記載着這位美國乒乓球天才少女的傳奇經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