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上的兩個方面還不是全部,在比賽沒有真正“打球”的這80%時間裏,球迷們可以試着觀察和尋找球員和教練席上發生的種種細節,更充分地感受乒乓球賽事的樂趣所在。你知不知道,乒乓球比賽中,球員實際打球時間的比例是多少。

你知不知道,乒乓球比賽中,球員實際打球時間的比例是多少?據數據統計,如果對陣雙方都是攻擊型打法,那麼一場乒乓球賽中,球員實際在擊球的時間只佔比賽總時間的不到20%,也就是說,比賽時間的80%,球員並沒有在真正意義上的“打球”。

不過觀看乒乓球比賽的樂趣也正在於此,大家不妨關注一下選手們在“打球”之外的時間都在賽場上做什麼。

看球員的臉

衆多球員中,有的在賽場上面無表情,也有的感情特別豐富。例如中國女乒的“大魔王”張怡寧,在場上永遠都是波瀾不驚,堪稱“冷麪殺手”。日本隊的福原愛,場外的“小愛”給人一種非常可愛、表情豐富的印象,但上了場就變成了沒表情的“撲克臉”。在比賽中,無論是得分還是失分,這些球員的臉上基本都沒有表情,這是爲了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讓對方知道自己的心理狀態。

另一種情況的典型例子有激情四射的張繼科,他在比賽中總是充分表現自己的情感,撕衣服踹護板的慶祝場面已經成爲世界乒壇的經典一幕。另一位典型則是日本隊的張本智和,2017年,他那一聲極其誇張“cholay !”的口號一舉成名,比賽中每得一分,張本都會扯着嗓子大聲喊,這既是給自己鼓勁,也可以給對手以壓迫感,藉此掌握比賽的節奏。

此外,國乒的小將王楚欽在比賽中也是感情外露型,由於情緒控制不到位,他甚至因爲輸球摔拍子被禁賽了3個月,這也成爲他成長道路上重要的一課。所以,如何管控好自己的情緒,做到收放自如,也是乒乓球運動員的“必修課”。

看教練席

乒乓球比賽中,在局間和暫停時,球員可以回到教練席邊接受1分鐘的指導。有時比賽的勝敗,就取決於教練在場邊提出的建議。這種情況下,也能看出球員的心理狀態和球員與教練之間的信賴關係,頗爲有趣。

一般來說對球員的指導多是由教練或教練來提出,比較特別的是日本女隊,經常是沒上場的球員給上場的球員進行指導和提出建議。

中國隊的教練組中有很多世界冠軍,很多球員也是現役世界冠軍,有時候球員看起來對教練說的話不太聽得進去,在教練提出建議的過程中,球員看起來像是盯着旁邊的水瓶,感覺像在走神。乍一看,可能會覺得中國球員的態度有些傲慢,但實際上,中國隊往往都是最後的贏家。因爲參加比賽的是球員,所以雖然聽取了教練的意見,但如何運用到比賽中也還需要球員本人的思考。

以上的兩個方面還不是全部,在比賽沒有真正“打球”的這80%時間裏,球迷們可以試着觀察和尋找球員和教練席上發生的種種細節,更充分地感受乒乓球賽事的樂趣所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