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除了因爲不是每個傳說都非常強力之外,主要還是因爲第十職業自稱體系,而且僅僅是雲構築一波之後,就知道其強度絕對符合大家對於新職業/新角色的認知,即剛出來的,別管以後會不會被削弱,多久之後纔會被削弱,總之剛出現的時候就是特別強的,非ban必選的那種。跟強度、卡池、伏筆都有關係,當然最主要的是,少了一張終極隨從,玩家能少開好多包呢。

爐石傳說裏的終極隨從,從數據層面看,都是很優秀的。雖然談不上每張都非常強,雖然也不至於爲每一張單獨構築一個卡組,但至少將其看作一個整體的話,其強度已經超過了過去絕大多數類似體量的機制。比方說法術玉石、橙武、磁力,甚至傳說法術;唯一能有類似強度的,大概只有當初的英雄卡,也就是DK。

當然大家可能也注意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雖然說是新機制,實際上卻不是每個職業都有的。以巨龍降臨爲例,迦拉克隆只有五個職業擁有,另外的四個職業則是各得到了一張宇宙體系的單卡。而結果,也差不多是五個迦拉克隆的職業全面碾壓了另外四個。所以可以看出來,其實遊戲裏每個職業的強度,也許在設計師設計之初就已經決定了。玩家可以努力一把,但很難成功。

那麼類比到終極隨從之後,九個獲得終極隨從的職業,會全面碾壓沒有這一機制的第十職業嗎?可行性不大。除了因爲不是每個傳說都非常強力之外,主要還是因爲第十職業自稱體系,而且僅僅是雲構築一波之後,就知道其強度絕對符合大家對於新職業/新角色的認知,即剛出來的,別管以後會不會被削弱,多久之後纔會被削弱,總之剛出現的時候就是特別強的,非ban必選的那種。

其中的原因不用多說,相對於新出的角色很強力,人人都玩;沒人玩才叫真的尷尬。

那惡魔獵手缺席終極隨從,第一個原因,可能是由於新職業已經過於強力了,以至於不需要這張卡對其進行加強。而且能選的路每少一條,玩家的學習成本至少會降低50%。作爲一個卡牌遊戲,越是硬核玩家越少,學習成本越低,玩家越多。爐石傳說的成功本身,已經說明了這個問題,恐怕暴雪是不會忘記的。

第二個原因,也就是官方說法,卡池太淺,滿打滿算45張,這裏面已經有四張傳說了,再加數量就有點過了。至於爲什麼不從當前的四張裏去掉一張換上終極隨從?還是接上一條:爲了限制他,不至於太強。

第三個原因,則是設計師埋伏的一手伏筆。大家都知道,終極隨從大體上來說都是通過亡語往牌庫裏洗入一張更強的版本。那就會非常害怕一個名爲“沉默”的機制。但由於設計師將以前最常見,最通用的沉默隨從破法者送進了榮譽室,未來的標準卡池一共就剩七張沉默,其中不乏貓頭鷹跟叢林守護者這樣沒人用的。

這時候第十職業自帶的一費吞噬魔法,就變得非常剋制終極隨從了。你打出一張,我沉默一張;你花了很多費用,我只用了一費。未來的標準池,能給你吞噬魔法相提並論的一共兩張,零費的沉默跟一費的大地震擊,但這兩張的出場率,講道理偶爾被神燈發現,自帶的是真少。跟吞噬魔法的強度完全不能比。

這三個,大概就是爲什麼設計師不給伊利丹終極隨從的原因了。跟強度、卡池、伏筆都有關係,當然最主要的是,少了一張終極隨從,玩家能少開好多包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