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攝影”一詞在近幾年越來越多地被提及。一方面手機拍照性能越來越強,攝影的門檻進一步降低,而另一方面,技術進步讓如今相機的體積得以更加迷你,高性能便攜相機也成爲了很多攝影發燒友的新寵。

就目前的相機市場來看,主打便攜的產品並不在少數,那麼問題來了:怎樣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輕攝影裝備?目前熱門的便攜機型,在性能上又有何不同?本文中我們將爲大家帶來解讀。

·APS-C畫幅+光學變焦是最佳方案

選擇便攜機型之前,首先要弄明白“傳感器尺寸”的概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畫幅”),目前主流便攜機市場上,常見畫幅包括1/2.3英寸、1英寸、M4/3、APS-C以及全畫幅,具體尺寸的對比可以通過下面這張圖來了解一下——

常見傳感器尺寸對比示意圖

單從畫質角度而言,傳感器尺寸自然是越大越好,不過既然是選擇便攜機型則需要重新考量一下,全幅機身在體積上往往較大,而即便是精簡機身,全幅像場的鏡頭同樣難以壓縮,對於便攜性會有不利影響。

同樣是標變鏡頭,APS-C畫幅(左)體積可以壓縮的更小

這時候如果要在體積和畫質之間進行權衡,那麼APS-C畫幅就是最好的選擇了,一來傳感器尺寸足夠大,畫質有保證,二來鏡頭體積也可以進一步壓縮,使得我們可以將相機放入口袋裏隨身攜帶,進一步提升便攜性。

過去的大底便攜機型往往採用定焦鏡頭設計,限制了拍攝題材

APS-C畫幅+光學變焦鏡頭,是筆者認爲最理想的輕攝影配置

當然,廠商們也看到了用戶的需求,現有APS-C畫幅便攜機還是挺多的,微單、卡片都是不錯的選擇。然而,很多大底便攜機型都採用了定焦鏡頭設計,諸如理光GR系列(28mm)、尼康Coolpix A系列(28mm)、富士X100系列(35mm),單一的廣角鏡頭限制了拍攝題材,使用門檻較高,因此這裏筆者建議大家選擇支持光學變焦的機型。

確定了畫幅與鏡頭焦段,剩下的選擇範圍就要小很多了,我們不妨選擇兩款具有代表性的產品來細細比較。卡片機這塊,佳能G1 X Mark III是目前唯一一款兼具APS-C畫幅以及光學變焦固定鏡頭的機型,小巧的體積可以輕鬆揣進口袋裏——

G1XIII配備了APS-C畫幅、光學變焦鏡頭,同時可以放入口袋裏

A6300作爲可換鏡頭相機也有着不錯的性能,但鏡頭突起影響了其便攜性

而可換鏡頭陣營中,索尼A6300微單套機也受到了不少關注,其同樣採用APS-C畫幅傳感器的配置,在搭配16-50mm套頭時體積控制也很理想。當然,作爲可換鏡頭機型,其便攜性相比固定鏡頭機型而言還是要遜色一些,突起的鏡頭讓其難以放進口袋裏隨身攜帶。

G1XIII實拍樣張

A6300實拍樣張

作爲一款輕攝影裝備,單有便攜性還不夠,成像表現同樣是用戶關注的焦點所在,這兩款相機均具備2400萬的像素水準,同時都是APS-C畫幅,核心規格基本一致。上面兩張照片分別出自G1XIII與A6300,從實際效果來看,兩者作爲便攜機都能提供出彩的成像質感。

G1XIII實拍樣張細節展示

A6300實拍樣張細節展示

接着我們將照片放大對比,兩款相機均設置爲F8的光圈以及1/320s的快門速度,並且都使用18mm焦段。從放大結果來看,G1XIII的實拍照片在石磚、紋理部分的觀感更清晰,A6300拍攝的照片在放大後細節相對顯得有些模糊發虛,清晰度上佳能這款小相機要更出彩一些。

客觀測試環境展示,我們在同場景、同光源的前提下進行感光度對比

相機的高感畫質直接決定了其暗光拍攝能力,因此我們針對這兩款便攜機型的高感控噪表現也進行了對比測試。爲了保證光源以及場景的統一性,筆者選擇在評測臺進行客觀測試,一起來看看實測的表現。

控噪能力對比(ISO 1600)

控噪能力對比(ISO 3200)

控噪能力對比(ISO 6400)

從噪點數量來看,兩款相機在ISO 1600的感光度下控噪表現基本一致,而到了ISO 3200、ISO 6400這樣的常用高感時,G1XIII的噪點抑制能力稍好一些,畫面相對更加純淨。不過在高感畫質上這兩者都有很出色的水準,即使是在ISO 6400下仍沒有出現明顯的細節丟失,作爲兩款便攜相機,這一點還是值得肯定的。

鏡頭規格決定了實際拍攝的效果,那麼我們再來看看兩者的鏡頭表現,G1XIII配備了一支等效24-72mm F2.8-5.6鏡頭,A6300套機是等效24-75mm F3.5-5.6,實際規格基本一致。但在近攝方面,G1XIII最近對焦爲10cm,A6300搭配16-50套機是25mm,一起看看二者在近攝方面有何不同——

G1XIII近攝樣張(最近對焦距離)

A6300搭配16-50mm套頭近攝樣張(最近對焦距離)

由於兩者的最近對焦距離不同,導致它們的近攝效果有着很大的區別。得益於10cm的最近對焦距離,G1XIII在拍攝靜物時可以離主體非常近,能將主體放得更大;A6300搭配套頭的最近對焦距離爲25cm,若想順利合焦,需要在離主體距離較遠的機位拍攝。就近攝效果而言,G1XIII無疑有着更好的表現。

單從出片效果來評判一款相機顯然有失公允,機身設計、操控效率同樣是衡量相機品質的重要標準。那麼G1XIII與A6300的使用體驗如何呢?最後我們來看看這兩款產品在細節方面有何亮點——

得益於突起的手柄設計,兩款相機的握持體驗都很舒適

兩者都配備電子取景器,不會出現強光干擾屏幕顯示的尷尬場景

首先是握持感受,兩款相機都提供了手柄,抓握手感都較爲舒適,另外配合EVF電子取景器能夠獲得更穩定的拍攝體驗。作爲便攜相機,這兩者的手感都很不錯。

A6300(右)搭配鏡頭整體較厚,難以放入口袋,影響了其便攜性

體積方面前文已經說過,G1XIII作爲一款固定鏡頭相機,其機身要更加緊湊小巧,A6300機身及鏡頭相對要大一些,便攜性稍顯不足。

G1XIII機身提供了三個撥輪,同時具備獨立的曝光補償轉盤

A6300配備了兩個撥輪,且沒有提供曝光補償轉盤

操控方面,這兩款相機有着很明顯的差別。撥輪數量上,G1XIII採用了三撥輪設計,而且鏡頭環、前/後撥輪均可自定義功能,同時還配備了曝光補償轉盤;A6300採用雙撥輪設計,撥輪數量少了一個,另外其沒有配備曝光補償轉盤,需要結合功能按鍵來調整曝光值。從資深攝影玩家的使用需求出發,G1XIII的操控效率要更高一些。

G1XIII(左)支持觸控操作,使用體驗要更方便一些

270度旋轉式翻轉屏的設計,讓G1XIII的取景角度更加多元化

在屏幕設計方面,我們同樣能夠看到兩款產品理念的不同。G1XIII配備了270度旋轉式觸控屏,點擊屏幕即可拍照,低角度取景拍攝也很輕鬆;A6300的屏幕翻轉角度爲135度,另外其採用純按鍵的操控,並且不支持觸屏,對於入門用戶而言使用門檻較高。

·購機指南 選擇一款適合你的便攜機

經過橫向對比,相信各位對於這兩款產品的性能及機身設計都已有所瞭解。從性能角度來看,G1XIII提供了更好的畫質表現,同時在保證便攜性的前提下,其具備更好的近攝及畸變控制能力,成片效果要更加出彩。

從實際對比的結果來看,G1XIII是一臺更全面、更好用的輕攝影裝備

而在機身設計這塊,G1XIII提供了更小巧的體積,同時其操控設計更加人性化,能夠同時滿足專業玩家、入門用戶的使用需求;A6300作爲可換鏡頭相機,便攜性上還是遜色一些,另外其操控體驗仍有優化的空間。因此綜合對比結果來看,如果你想入手一款性能均衡、小巧輕便的相機,個人認爲G1XIII會是一個更合適的選擇。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